第四章 走向沉沦 藩镇割据(第2/3页)
其实,这种闹剧在中唐就已经预演过。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十一月,河北四个藩镇一齐宣布独立,或称孤,或道寡。雪上加霜的是,被朝廷寄予平叛厚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跟着反了,还被那四个人怂恿着要称帝。[13]
强悍的李希烈是安史系藩镇李忠臣的养子。而且,就像黑社会里经常会发生的故事一样,他在羽翼丰满之后驱逐了养父和主帅,自己当起节度使来。对此,朝廷一点脾气都没有就给予了追认。这次他把事情闹得更大,帝国政府也仍然忍气吞声,只是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宣慰”。
这位大臣就是颜真卿。
◎五代十国的分裂形势
五代 | 国家 | 都城(今) | 开国帝王 | 年代 | 亡于 |
---|---|---|---|---|---|
后梁 | 开封 | 朱温 | 907—923 | 后唐 | |
后唐 | 洛阳 | 李存勖 | 923—936 | 后晋 | |
后晋 | 开封 | 石敬瑭 | 936—947 | 辽 | |
后汉 | 开封 | 刘知远 | 947—950 | 后周 | |
后周 | 开封 | 郭威 | 951—960 | 宋 | |
十国 | 南楚 | 长沙 | 马殷 | 927—951 | 南唐 |
吴越 | 杭州 | 钱镠 | 907—978 | 宋 | |
前蜀 | 成都 | 王建 | 907—925 | 后唐 | |
吴 | 扬州 | 杨行密 | 902—937 | 南唐 | |
北汉 | 太原 | 刘崇 | 951—979 | 宋 | |
南汉 | 广州 | 刘䶮 | 917—971 | 宋 | |
荆南 | 江陵 | 高季兴 | 924—963 | 宋 | |
闽 | 福州 | 王审知 | 909—945 | 南唐 | |
后蜀 | 成都 | 孟知祥 | 934—965 | 宋 | |
南唐 | 南京 | 李昪 | 937—975 | 宋 |
颜真卿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不但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也是安史之乱中坚持敌后抗战的英雄,他的哥哥颜杲卿(杲读如搞)甚至在被俘之后骂贼而死。这样刚直不阿的人到了叛军营中,当然不会嘻嘻哈哈一团和气。

此碑为颜真卿四十四岁时所书,是其早期楷书代表作品。
叛军也剑拔弩张。李希烈的亲兵和养子一千多人围着颜真卿舞刀弄枪,破口大骂,一副就要吃人的样子,颜真卿却面不改色,纹丝不动。李希烈只好用身体护住这位大唐的太子太师,客客气气请进行营,拿出那四个人的信来说:四王不约而同拥戴本帅,难道不能说明一点什么问题吗?
颜真卿说:什么四王?四凶罢了!
四人的使者却对李希烈说:我等正要上表称臣,太师就来了,这不就是上天把宰相赐给都统您吗?
颜真卿说:什么宰相!你们没听说过颜杲卿吗?那正是家兄。老夫年近八十,只知守节而死,岂能受此蛊惑?反倒是尔等,倒行逆施,只怕死无葬身之地!
李希烈便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大坑,名曰“坑颜”。
颜真卿说:何必如此麻烦!拿把剑来岂不痛快?[14]
李希烈无可奈何,但也不会停下叛乱的步伐,朝廷则只好调兵遣将。建中四年(783)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命率领五千人马,从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前往襄城(今河南省襄城县)御敌,却没想到走到半路就兵变了。
兵变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姚令言的部队风尘仆仆赶到长安,长安市长(京兆尹)却拿野菜粗粮劳军。当时,天降大雨冷风刺骨,随军家属饥寒交迫,勤王官兵怒火中烧。他们说:热饭热菜都吃不上一口,凭什么要我等卖命?长安的库房里应有尽有。他们不给,我们自己去拿!
于是,已经走到长安东边的部队突然哗变。他们一脚踢飞了装着粗茶淡饭的坛坛罐罐,扬铃打鼓地杀回京城。此时姚令言正在宫里向皇帝辞行,闻讯大惊失色,赶忙冒着纷飞的箭矢冲进军中大声说:弟兄们,不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