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第2/4页)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友情慢慢变成了爱情——但朗之万是有妇之夫。
出身贫苦的朗之万,娶了一个小杂货店老板娘的女儿珍妮为妻。你很难去说这桩婚姻的对错,但因为双方学历和见识上的巨大差距,朗之万渐渐和妻子没有了共同语言——妻子不希望他从事任何研究,只希望他能挣更多的钱养家。
这对一个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妻子而言,也不是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妻子要抚养孩子,操持家庭,她也有她的苦衷。只不过朗之万的追求肯定不仅是这个而已。恰恰珍妮的脾气似乎比较泼辣,据说曾打破过朗之万的头。
玛丽·居里起初是想调解的,她甚至批评朗之万对妻子太不客气了,但渐渐地,她发现他们两人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自己又深深爱上了朗之万,所以开始规劝他们离婚。
1910年,朗之万用自己的名字在巴黎索邦大学旁边租了一个小房子,那里成了他和玛丽·居里在一起的地方,玛丽称那个房子为“我们的地方”。
不幸的是,朗之万离婚失败了,更糟糕的是,他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然后这些信被捅给了法国的媒体。
整个法国轰动了——枯燥的科学研究怎么可能比名人八卦更有意思呢?
法国的《新闻报》《新闻小报》《作品报》等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玛丽·居里与朗之万的“神秘恋情”,并开始大量公布她的信件(但并不拿出原稿),还有媒体开始揣摩,是不是皮埃尔在世的时候,两人就已有了“奸情”。

前排居中的是玛丽·居里和朗之万。1911年,玛丽·居里凭借分离出纯金属镭,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史上唯一一位既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
玛丽·居里曾愤怒地还击,警告不要侵犯她的隐私,但很快被更大的民情所淹没——一些法国人开始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有人呼叫“滚出来,外国佬”,或者是“偷夫贼”……
一封无法确定真假的情书被曝光。在那封信里,玛丽·居里流露出了对性的渴望。生性浪漫的法国男人似乎对女性表达出这种渴望怒不可遏,玛丽开始多了一个新的称号:波兰荡妇。
一批原本支持玛丽·居里的法国科学家也开始改变立场了,他们联名写信让玛丽离开法国,其中包括玛丽最忠诚的战友保罗·艾培尔。为此,艾培尔的女儿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女儿是居里的学生),那位从不顶撞父亲的女儿宣称要和父亲断绝关系,并说了一句话:“如果玛丽·居里是一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玛丽·居里在丈夫去世后,独立抚育两个女儿长大。她的大女儿伊蕾娜·居里于1935年,和丈夫一起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事实可能确实如此。
玛丽·居里一生的挚友爱因斯坦,在私生活上也是一团乱麻,却很少有人在意这些。在这件事上,爱因斯坦倒是写过一封信声援玛丽:“如果两个人相爱,那谁也无权干涉。”
那么那位同样要承担责任的男人朗之万呢?
他和居里分开一段时间后,回到了妻子的身边——条件是妻子允许他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多年以后,朗之万还被妻子允许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居里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之后的三年,玛丽·居里住进了一家修女开办的医院逃避一切。
而除了她之外,其他人其实都没有什么损失。
5
1914年,法国公众对议论玛丽·居里绯闻的兴趣明显减弱了,因为在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面对拿石头砸她家窗户、称呼她为“荡妇”、要求她离开法国的法国人,玛丽·居里做出了如下行为:
首先,她把诺贝尔奖牌拿到银行,希望能捐给政府帮助打赢战争。当得知银行拒绝熔掉奖牌之后,玛丽·居里拿出了全部诺贝尔奖奖金,购买了法国的战争债券。
然后,玛丽·居里关掉了她刚刚建成的“镭实验室”,开始研究X射线。她的理由是:战争期间,进行镭元素的研究意义不大,X射线却有可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

居里夫人和女儿伊蕾娜在实验中。居里后来把女儿也带上了战场
玛丽·居里先是说服法国政府让自己做了红十字会的放射科医生,然后说服自己的有钱朋友捐献车辆和钱财(居里夫妇本可轻松成为亿万富翁,但他们放弃了镭的相关专利申请,因为玛丽·居里认为这是科学的共同财富)。1914年10月底,玛丽·居里学会了X射线科学和人体解剖学,还考了驾照,掌握了基础的汽车维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