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的侧面(第2/3页)

或者换个今天时髦的说法吧——J. P. 摩根是个有情怀的人。

所以,在1879年,摩根入股了爱迪生成立的“爱迪生电力公司”(Edison Electric Light Company),因为摩根敏锐地察觉到,爱迪生的这个发明——或发现——能改变整个世界。

有时候,同样有技术,有想法,有拼劲,但是如果背后没有大资金的支持,等于零——就像1875年,那两个把电灯泡专利卖给爱迪生的加拿大电气工程师。

“砸钱”,是摩根给爱迪生的第一个支持。爱迪生在摩根的支持下,体会到了“有钱就是任性”的感觉:觉得有前途的专利一律买下;看到有才华的工程师,马上雇用!

摩根对爱迪生的第二个支持,就是商业的远见。比如考虑到爱迪生的电力公司要普及电灯,就必须铺设电网,于是摩根立刻组建了一个铜业公司——这是普通发明人根本无法办到的事。

爱迪生当时发在报纸上的电灯广告

第三个支持,那就是摩根通过自己的各种影响力,让媒体帮爱迪生说话——其中包括声名赫赫的《纽约时报》。比如把爱迪生包装成一个“天才发明家”,比如通过各种负面报道,打击爱迪生的各类竞争对手。

但是,资本家毕竟还是资本家,哪怕是一个有情怀的资本家。当爱迪生出现了一系列判断失误并且固执己见之后,摩根并购了爱迪生的公司,并将“爱迪生”的名字从公司名字中抹去,成立了新的公司,那就是现在的GE(通用电气)。GE是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唯一至今仍在指数榜上的公司,但这家公司已经和爱迪生毫无关系。

那么,下一个又问题来了:爱迪生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错误判断,会让有情怀的摩根舍他而去呢?

4

爱迪生一生最大的错误,在于错判了直流电和交流电的发展未来。如果要说得再严重点,在这场争斗中,爱迪生留下了堪称一生难以磨灭的污点。

在说爱迪生的错误判断之前,有必要先说一个爱迪生的一生之敌:尼古拉·特斯拉。

虽然在现在网上的一些帖子中,特斯拉已经被过度拔高乃至神话了,但必须要承认的是,无论如何,尼古拉·特斯拉都堪称是一个旷世天才。甚至可以说,特斯拉在发明天赋方面,是完全碾轧爱迪生的。

有意思的是,比爱迪生小9岁的特斯拉原先是非常崇拜爱迪生的。1882年,特斯拉慕名成为爱迪生公司欧洲分公司的员工,1884年,因为表现优异,被直接推荐去了爱迪生的美国公司本部。

有一次,爱迪生希望特斯拉能改进公司生产的发电机,为此对特斯拉承诺:“如果你能完成任务,我就给你5万美元酬劳。”那个时候的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左右。

结果,特斯拉真的就把公司的直流发电机给大大改进了。

当特斯拉去问爱迪生要5万美元酬劳的时候,爱迪生的回答是:“那个……可能你还不懂美国人的幽默。”

特斯拉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2003年发行了100元的纪念币,印上了他的头像

不过,作为“赖账”的补偿,爱迪生同意把特斯拉的周薪上调到25美元。

当然,这不是特斯拉最反感爱迪生的地方。特斯拉一生看不上名利——他多次放弃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在他75岁生日的时候,8位诺贝尔奖得主给他写感谢信),并且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仅这项专利,就足以使他轻而易举成为百万富翁。

特斯拉反感爱迪生的地方,怎么说呢,简单来说,就是嫌爱迪生“太笨”:“他用的方法的效率非常低,经常做一些事倍功半的事情,整体而言,我是一个很不幸的见证人,他如果知道一些起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就能省掉90%的力气。他无视初等教育和数学知识,完全相信发明家的直觉和建立在经验上的美国人感觉。”

受过正统数学、物理和机械学训练的特斯拉,当然看不起小学就辍学的爱迪生。但就这点而言,也确实有点不太理解爱迪生——特斯拉觉得,有些实验通过一些数学推演(比如微积分)就可以事先排除很多重复劳动,但爱迪生没学过微积分,他除了反复实验,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两人最大的分歧爆发: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认为交流电才是未来,而爱迪生因为把所有赌注押在了直流电上,拒绝改变方向。

结果,特斯拉负气出走,自己成立了公司,围绕交流电和直流电,和爱迪生展开了一场世纪之争。

在这场争斗中,爱迪生用了不少并不光彩的手段:前面提到的利用媒体打击对手,打击的就是特斯拉的交流电。爱迪生通过各种手段在各种场合贬低交流电,并宣扬它的危险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爱迪生以每只25美分的价格,向小学生收购小猫和小狗,并当众用交流电将它们电死。小猫和小狗的分量不够,爱迪生后来当众电死了一头动物园的大象,但当电大象都没什么效果的时候,爱迪生最终想到了,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