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为什么必须死(第2/4页)

但得罪皇后,最多也是一出“宫斗戏”。让珍妃命运急转直下的,是她得罪了慈禧太后。

5

慈禧无疑是喜欢珍妃天真活泼的,但超过她的三观范畴,就另当别论了。

当时西洋的照相技术已传入中国,但很多国人认为照相会取人魂魄,导致人损寿。思想开放的珍妃却完全不以为然,她悄悄购置了一套照相机,在自己的寝宫景仁宫反复练习,很快便学会了照相技术,成为清宫后妃中最早拍摄照片的人之一。

学会照相技术后,珍妃给光绪皇帝和宫内的其他人拍照,还教太监学会拍照,让他们给自己照相。而她照相的时候“不拘姿势,任意装束”,甚至还会穿着男装到处走动拍照。至于拍照的地点,不仅在自己的景仁宫,甚至还去了皇帝的养心殿,这无疑就让慈禧大为反感(虽然慈禧本人也非常喜欢拍照)。

据说珍妃还曾暗中指使一个姓戴的太监,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个照相馆,此事被慈禧听说后,以“宫嫔不应所为”斥责珍妃。照相馆被关闭,戴姓太监被打死。

如果珍妃的这些事尚且能被认为是“任性胡闹”的话,那么接下来,让慈禧产生“嫉妒”,就有点糟糕了。

根据小德张(清末最后一任太监总管)过继孙子张仲忱写的祖父口述回忆录《我的祖父小德张》记载,宠爱珍妃的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她串制珍珠旗袍一件。有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正在兴头时,被慈禧撞见。慈禧大怒道:“好哇!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想当皇后怎么着,谁封的?皇帝也太宠你了!”

光绪和珍妃马上跪在地上叩头请罪。老祖宗立即叫随身的太监二总管崔玉贵把旗袍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我的祖父小德张》的一些记载后来证明有失实之处,但慈禧身边的女侍德龄所著的《瀛台泣血记》中也记录过这一段,说明还是有可信度的。

这件事除了证明慈禧觉得珍妃“有失体统”之外,还传递了另一层意思:慈禧和光绪虽非亲生母子,但无数史料证明,慈禧当初确实是把光绪当亲生儿子养育的,母子之情碰上婆媳关系,大家都懂的。

天真任性,再加上婆媳关系搞僵,还不算什么。让珍妃罪加一等的是她开始触犯大清律例了。

应该说,珍妃在未成年即进宫,又受万千宠爱,尤其是得到皇帝恩宠,渐渐有些不知轻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珍妃选择“卖官受贿”,就有些触碰“高压线”了。

当时后宫的后妃们每月用度,都是配额供给的,比如皇后是每年一千两,外加些绸缎、兽皮、肉食等,然后逐级下降,到“妃”一级是三百两。三百两银子,妃子自己开销自然是够了,但她们花销最多的,是打点和赏赐身边的人。珍妃生性大方,身边又有不少太监顺着她心意吹捧,再加上喜欢照相等各种西洋玩意儿,钱自然是不够花了。

中坐者为慈禧,右一为隆裕,左一为瑾妃,左二为德龄——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光绪最初看上的是瑾妃

据胡思敬所著的《国闻备乘》中记载,凭借和光绪皇帝关系近,能吹“枕边风”,珍妃开始接受一些贿赂,让光绪帝给人封官,有一次更是收取了4万两白银的贿赂,最终东窗事发。(“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国闻备乘》多少有点野史的味道,不过记录这件事情的不止这本书一家,所以倒也不是完全不可信。

这就是破了大清“宫闱不能干政”的律例了。结合之前种种不快,慈禧决定一定要给珍妃来个“下马威”——珍妃连同姐姐瑾妃,被施以“褫衣廷杖”的刑罚(脱去衣服直接对肉体施刑),这一刑罚主要针对朝中大臣,在此之前还没有过对嫔妃施刑的先例。不仅如此,这一年(1894年)的十月二十九,珍妃和瑾妃双双被降为“贵人”。

毫无疑问,瑾妃基本属于无辜,慈禧针对的,就是珍妃。

6

其实话说回来,“卖官鬻爵”这种事情,在清朝后期其实已经非常常见,甚至从康熙年间开始,就是被官方默许的。

所以,这也并非是珍妃命运转向的真正原因。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关键还是珍妃的涉政,而且是深度涉政——影响光绪帝,试图推翻慈禧。

珍妃被“廷杖”和降为“贵人”是在1894年,请注意这个年份,是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的这一年。

中日甲午战争一战,很多人以为罪在慈禧,但事实上,慈禧那时候已经“归政”光绪。当然,实权虽然依然掌握在幕后的老佛爷手里,但甲午战争,站在前台指挥的一直是光绪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