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读者评论(第2/9页)
Chris同学 :与阮玲玉相比,胡蝶从小的经历让她面对流言蜚语时有不同的态度,这也是两人最终结局不同的根源吧。(作者回复:阮玲玉去找过胡蝶,胡蝶虽坦然面对流言,但自己也很痛苦。所以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阮玲玉的恐惧。)
王淼 :好久没留言了。我知道我是抢不到沙发的,所以认真看故事。故事是个老故事。难得的是馒头叔的总结,让我也联想到最近的小学生两性教育课本。其实,早恋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恋爱观,那样会受到多大的伤害啊。以后,我一定会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两性观、恋爱观,而不是当作羞耻的事、不光彩的事,避而不谈。初恋本该是多么美好!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
阿阿花 :认真看了两遍,有点想哭,我有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刘翔,当年刘翔退赛被好多人骂的时候,她边哭边在网上回骂那些说话不好听的人,真心觉得谁在乎什么永远的英雄,都是流血流泪换来的,运动员也是普通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
Yolanda Mao :我能说我在办公室泪流满面吗!好在,从“刘翔去死”到“孙杨不哭”,这8年已然有变化。只是,反射弧太长了!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奥林匹克,但愿你我都明白,有一天面对伤痛和岁月含泪离场时,会有人鼓掌,而不是那时对彼人之事般对待刘翔之境……
铁梨花 :很多人其实都是困惑,为什么脚有伤,要到站在跑道上临发枪了才知道自己不能跑呢?如果刘翔赛前就宣布受伤不能参加比赛,大家可能就不会有这些埋怨。站上赛道又退赛,无疑是将观众的期望值从100突然打到0。(作者回复:准备了4年,每个运动员不到最后时刻,都是想拼一把的。)
LYQ :大多数人对于原本不抱希望的好结果欣喜若狂,但是寄予厚望一旦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会导致好多人崩盘。刘翔当年奥运退赛我正读高三,犹记得那个暑假刚补完课抓起书包就往家里跑,就为了看他的比赛,说不失望是假的,爸爸就和很多人一样开始指责刘翔,说爬也得爬到终点啊,我还和爸爸争辩,不过一场比赛而已,哭了一场。这么多年过去了,刘翔依旧是我心中的飞人英雄。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Evita :不党不群,唯国家耳。值得敬佩!
龚艺 :大师对中国近代史的聚焦度很高啊,是因为乱世出枭雄吗?(作者回复:因为那个时代动荡太大,折射出最真实的人性。)
zy :作为蔡将军的老乡,从小听着蔡将军的故事长大,今天看了这篇文章,与有荣焉……每次看历史,看到蔡锷、魏源,都为家乡自豪!在大批湖湘雄杰中,无论是守旧的“后卫”(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维新的“中场”(魏源、郭嵩焘、谭嗣同),还是革命的“前锋”(黄兴、蔡锷、宋教仁),都是世间不可多得的顶尖高手。唯楚有才,于斯为盛!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
故事家 :哈尔滨工作的纯东北人,哈尔滨有靖宇公园和靖宇街,东北人民从没有忘记英雄的付出。如果我没有记错,杨将军和赵尚志将军的遗首就存放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对面的烈士陵园里,2000年左右我入学的时候,我的解剖学老师李亚东教授多年义务为英雄遗首进行防腐保护工作,让人敬佩。最后,向英雄致敬!
余小蛮 :其实是否有军衔已经无所谓了,这些民族精神脊梁式的人物,他们存在的意义已经超越任何军衔和勋章!但是仍然要祈祷战争不要再来,英雄本身也是历史的悲剧!最后,特别难揣测的是叛徒的内心世界。背叛最亲密的人,需要的勇气真的比自杀的勇气少吗?人性太复杂,我们无法臆测毫厘!
寻找无双 :看到最后日本人的遗书,我想到蒋百里先生《国防论》扉页上写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以中华文化之坚韧之隐忍,我相信我们终会再上巅峰。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便当的菜 :蒋百里,留日三杰,中国三个半将军中的那半个,可惜除了蔡锷,都没有发挥价值,三杰都死得太早了,可悲可叹。希望大师将三杰都说一说,都是造时势的英雄。不过“纸上谈兵”的典故,希望大师好好分析,其实这个词语本身是个贬义词。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NGBogenlicht :有幸去过图片中的“张自忠墓”,当时人不少,我一动不动站那儿看了一分多钟,以至老妈问我怎么了,随后,默默地敬了个军礼。周围的人先是惊讶,后来释然,感觉连周围嘈杂的声音都减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