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教会的崛起(第2/3页)
与此同时,罗马依然受到野蛮民族的侵略。当罗马军队溃不成军时,基督传教士却挺身上前,向野蛮的条顿人宣讲他们的和平福音。这些传教士意志坚强,视死如归。他们讲到拒不悔改的人在地狱的悲惨情形,这让条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深深的触动。他们的话令不悔改的罪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这给条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对古罗马的智慧仍有很深的敬意。他们想,这些人既然来自罗马,那他们讲的大有可能是真的。这样,在条顿人和法兰克人聚居的蛮族区域,基督传教很快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六个传教士抵得上整整一个罗马军团的士兵。罗马皇帝开始意识到,基督教完全可以被利用起来。于是在某些省里,基督徒与信仰古老宗教的人们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但是在4世纪后半期,还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当时的皇帝是君士坦丁,也有人称他为君士坦丁大帝(天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他是一个可怕的恶棍,不过在那个严酷的战争年代,一个仁慈温顺的皇帝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在其漫长坎坷的生涯里,君士坦丁经历了数不清的沉浮变幻。有一次他差点儿被敌人击败时,他想试试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亚洲新神,看看他到底有多大威力,于是他发誓,如果在即将来临的战役中获胜,他就信仰基督。神奇的是,他居然胜利了。从此,君士坦丁信服了基督教上帝的全能,并接受了基督徒的洗礼。
从那时开始,基督教得到罗马官方的正式承认,大大加强了这个新宗教的地位。
但是,基督徒在罗马的全部人口中只是一小部分,不足5%~6%。为赢得最终胜利,使所有群众信仰基督,他们不得不拒绝一切妥协。各种旧神必须被摧毁,主宰世界的只能是基督教唯一的上帝。在一小段时间里,热爱希腊文化的朱利安皇帝努力拯救非基督教的神灵,使它们免于被损毁,但朱利安在波斯的一场战争中受伤身亡。他的继任者朱维安皇帝重新建立起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古老的异教神庙的大门一个接一个地被关闭了。查士丁尼皇帝继位后,他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修建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把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彻底关闭。

哥特人来了
那个可以自由地思想、随时拥有自己梦想的古希腊时代终于结束了。
当以往的真理法则被野蛮和无知的洪水横扫之后,闪烁其词的哲学家就像一架不合格的罗盘,根本不能指引人们的生活。人们需要一些更积极而明确的东西,而这些正是教会可以提供的。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只有教会像岩石般坚强屹立,坚守住真理的阵地,从不放弃过自己认为神圣、正确的原则。这种坚定的勇气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爱慕,也同时使罗马教在罗马帝国的衰亡中幸免于难。
不过,基督教获得最后的胜利也存在一些侥幸的因素。5世纪,西奥多里克建立的罗马——哥特王国灭亡之后,意大利受到的外来侵略就少了很多。继任哥特人统治意大利的伦巴德人、撒克逊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属于实力较弱的落后部落。在这种形势下,罗马的主教们才得以维持自己城市的独立。很快,分散在意大利半岛的帝国残余只好承认罗马大公(即罗马主教)为他们政治和精神的领袖。
历史的舞台已经为一位强人的出场做好了准备。这个人就是格利高里,在590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格利高里出生于古罗马的贵族统治阶级,曾做过古罗马城的市长。之后,他做了僧侣和主教。最后,他很不情愿地(因为他本想做一名传教士,到蛮荒的英格兰向异教徒传播基督的福音)他被拉到圣彼得大教堂,被任命为教皇。他统治了14年,到他去世的时候,整个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已正式承认罗马的主教,即教皇为整个基督教会的领袖。
然而,罗马教皇的势力并没有朝东方扩展。在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依然遵循古老的习俗,将奥古斯都和提庇留的继任者(东罗马皇帝)视为政府的最高统治者和国教的高级牧师。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征服,君士坦丁堡失陷。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帕利奥洛格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台阶上被刺死。
几年前,帕利奥洛格的兄长托马斯的女儿左伊公主嫁给俄罗斯的伊凡三世。这样,莫斯科大公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因此,古老的拜占庭双鹰标志(东西罗马时代的纪念物)成了现代俄罗斯的国徽。曾经仅仅是俄罗斯首席贵族的大公摇身变为沙皇。他摆出罗马皇帝一样的崇高与威严,让人敬畏。在他面前,所有的臣民,不论地位高低,都是无足轻重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