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世纪的城市(第2/4页)

钟楼
不过,如果没有城市的存在,就不会有人类过去600年来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它对人类文明非常重要,不可能像政治事件那样被简单带过,所以我将用比其他各章稍长一点儿的篇幅来谈论这个问题。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和亚述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世界,古希腊则完全是个城邦国家,而腓尼基的历史就是西顿和提尔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再看看伟大的罗马帝国只不过是一座城市的后院。文字、艺术、科学、天文学、建筑学、戏剧,还有很多数不清的东西,它们全都属于城市的产物。
在将近4000年的漫长岁月里,蜂窝似的城镇一直扮演着世界作坊的角色。然后大迁移开始了。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城市被焚毁,欧洲再度成为草原和小村庄的世界。在这段黑暗愚昧的岁月,曾被引以为傲的土地被闲置荒芜。
十字军东征,为文明的重新播种准备好了适合的土壤。到了收获的季节,果实却被城市里的市民攫取了。

希腊
我曾经给你们讲过建有坚固围墙的城堡与修道院的故事。它们是骑士们和僧侣们的家,一个负责照顾人们的肉体,一个则悉心看护着人们的灵魂。后来一些手工匠人,如屠夫、面包师傅和蜡烛工人,他们来到靠近城堡的地方住下,既满足了封建主的需要,又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时主人心情好,他会恩准这些人将自己的房子围上栅栏,但是他们的生活完全依赖于城堡中强大主人的善心。当主人外出巡视时,这些工匠跪在主人的面前行吻手礼,以示谢恩。
之后发生了十字军东征,使得许多事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迁移将人们从欧洲东北赶往西部。十字军东征又使上百万的人从西部来到高度文明的地中海东南地区接受新知识的洗礼。他们发现世界并不局限于他们那狭小的庭院。他们开始欣赏华美的衣着、舒适的住房、全新口味的佳肴以及其他许多神秘的东方产物。当他们回到自己的老家后,还对这些物品念念不忘。于是,中世纪唯一的商人——背着货筐的货郎尝试着添置了这些新鲜玩意,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仅靠人力负载已经不够满足人们的胃口了。于是他们便购置起货车并雇上几个退役的十字军战士充当保镖,以此来应付国际战争引发的欧洲犯罪浪潮。就这样,他们的生意变得更加现代化,规模也越来越大。不过说老实话,做生意还是充满了艰辛。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得老老实实地向当地的领主缴税。还好生意总是有利可图,小商贩在继续着他们的贩卖活动。
不久,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从远方运来的商品其实也可以就近生产。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家改成作坊。这样,他们不再做辛苦的商贩,摇身一变就成了生产产品的制造商。他们不仅把商品卖给城堡里的领主和修道院的教士,还卖到附近的城镇去。领主和教士用自己农庄的产品,如鸡蛋、葡萄酒,以及那个时代用作糖的蜂蜜等来交换,可遥远市镇的居民只好支付现金。这样,制造商和商人开始拥有了一些金子,这完全改变了他们在中世纪社会的地位。
你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金钱的世界。在现代城市,没有钱你将寸步难行。从早到晚,你都要在口袋里装满小金属圆片,以便随时付账。你需要1便士来乘公共汽车,上馆子吃一顿晚餐需要1美元,买份报纸又需要3分钱。中世纪的人们,从生到死,一辈子都没见过一枚金属货币。希腊和罗马的金银都埋在城市的废墟之下。罗马帝国之后的大迁移,世界是一个农耕为主的社会。每个农民都生产足够的粮食、饲养足够的牛羊,完全自给自足,根本不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中世纪农村的乡绅就是骑士,他们家底殷实,不需要花钱买东西。他们的庄园能够出产满足他和的家人一切生活需要,甚至他家修筑城堡所需的砖块都是附近的河边烧制的,屋顶、门窗所用的木头是从自己拥有的森林采伐的。少量的必须从国外引进的物品,也是拿庄园出产的蜂蜜和鸡蛋、木柴去交换。

火药
但是,十字军东征彻底摧毁了以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假设希尔德海姆公爵想要去圣地,他不但要跋涉几千英里的路程,而且还要支付自己的交通费、伙食费。如果在家里,他可以拿田庄里的农产品支付开支,可是出门在外,总不能随身带上数千只鸡蛋和整车火腿以便满足威尼斯的船主或布伦纳山口的店老板吧。这些老板们只喜欢现金,对物物交换毫无兴趣,因此公爵不得不随身带上金子去开始旅程。但是他到哪里去找金子呢?他只好向老隆哥巴德人的后代,现在已经从事职业放债的伦巴德人那里去借,这些人悠然惬意地端坐在兑换柜台后面(“柜台”被称为“banco”,它是银行“bank”一词的由来)很乐意借给公爵大人几百个金币,但是公爵大人必须拿自己的庄园作抵押。这样,万一公爵大人在路上发生意外的话,他们的钱才不至于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