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民族独立(第7/7页)
面对俾斯麦迅雷不及掩耳的扩张与吞并,欧洲人吃惊得喘不过气来。英国人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法国人则愤愤不平。拿破仑三世对人民的控制正在逐渐地放松。克里米亚战争耗资巨大,且毫无收获。
1863年,拿破仑三世再度冒险。他派出军队,强迫墨西哥人民接受一位名叫马克西米安的奥地利大公做他们的皇帝。可当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法国的这次冒险行动又以惨败而告终,华盛顿政府迫使法军撤军,这样墨西哥人有机会清除国内的敌人,并处决了那位不受欢迎的外国皇帝。
我们有必要为拿破仑三世的皇冠再涂上一层荣耀的油彩。几年之内,北日耳曼联盟蒸蒸日上,成为法兰西危险的对手。因此,拿破仑三世认为,发动一场对德战争对他的王朝是大有益处的,于是他开始寻找开战的借口,饱受战争之苦的西班牙,正好为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当时,西班牙王位正好虚位以待。王位本应由一直信奉天主教的霍亨索伦家族来继承,但是由于法国的反对,霍亨索伦家族委婉地拒绝了。不过此时的拿破仑三世已显病容,并且深受他的漂亮妻子欧仁妮·德·蒙蒂纳的枕边风影响。欧仁妮的父亲是一位西班牙绅士,其祖父威廉·基尔克帕特里克是驻盛产葡萄的马拉加的一位美国领事。虽然她天资聪明,但是像当时大多数西班牙妇女一样,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完全受到一帮精神顾问的操纵,而这些人对普鲁士的新教徒国王深为憎恶。“要勇敢”,皇后对自己的丈夫这么说,但是她省略了这句著名的普鲁士格言的后半句“但绝不要鲁莽”。对自己的军队深信不疑的拿破仑三世写信告诉普鲁士国王,要求国王向他保证,“绝不允许霍亨索伦王族登上西班牙王位”。由于霍亨索伦家族刚刚放弃了这一荣耀,拿破仑三世是多此一举。俾斯麦如此照会了法国政府,但是拿破仑三世仍然心怀不满。
1870年,威廉国王正在埃姆斯河游泳时接见了一位法国外交官,试图旧话重提。可国王愉快地回答说,今天天气不错,西班牙问题已经解决了,对这个议题没有什么好谈的了。作为一种程序,这次会晤的成果被整理成报告,通过电报发给负责外交事务的俾斯麦。俾斯麦将电文修改以后发给了普鲁士和法国的新闻界。许多人因此对他进行指责。俾斯麦辩解道,自古以来,修改官方消息一直是文明政府应有的权利。当这则经过“加工”的电报发表之后,柏林的善良人们感到他们留着白胡须可敬的老国王受到了矮小自负的法国人的戏弄,而巴黎的善良百姓同样怒气冲天,认为他们彬彬有礼的首相竟在一名普鲁士皇家奴仆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这样,双方不约而同地诉诸战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大部分士兵都成了德国的阶下囚。法兰西第二帝国结束了,随之建立的第三共和国准备奋起保卫巴黎。战争持续了5个月之久,最终巴黎沦陷。就在该城陷落的10天前,普鲁士国王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它由德国人最危险的敌人路易十四所建,正式宣布登上德意志皇帝的宝座。一阵轰天齐鸣的枪炮声告诉饥饿难耐的巴黎市民,一个新的德意志帝国诞生了,古老、弱小的条顿国家联盟已经成为了历史。
以这种粗鲁草率的方式,德国问题最终通过战争得到了解决。1871年末,也就是著名的维也纳会议召开56年之后,它所有的成果都化为乌有。梅特涅、亚历山大、塔莱朗本想赐予欧洲人一个持久稳固的和平乐园,可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导致了无穷的战争和革命。紧随18世纪的“神圣兄弟之情”而来的,是一个激烈的民族主义时代,它一直影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