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恶俗的大众传媒(第5/12页)

《今日美国》独特的措词技巧是如此不懈地引人注目,所以很容易看出它将一般报业的糟糕提升为恶俗的方法。纽哈瑟命令他的写手和马屁精们尽可能少用“美国”(America)这个词,而用“美利坚合众国”(USA)来代替,这样就能起到持续不断的宣传和提升作用。他们以为愚钝的读者无法忍受任何真相,除非将它们“润色”一番,然后改造成娱乐。这一观念导致《今日美国》常常采用自以为是的标题和毫不相干的押韵,比如:

吝啬鬼的汽车后备箱里喜欢放什么?(WHAT’S HOT IN TRUNKS FOR HUNKS)

还有头韵法14:

党人肆意抨击预审税务报告(PARTISAN POTSHOTS PREVIEW TAX TALKS)

俏皮话:

国旗上的星星15再一次越过了高等法院

柯斯达16爬上了新高度

还有一则价钱惊人的旅游讯息:

只要花 39500 美元,世界就是你的蛤蜊17。

奇怪的是,按理说应该会有这类胡闹的体育版(占 1/4 版面)中却很少出现,他们的言外之意可能是:体育太严肃了,不宜开玩笑,哪怕报纸其他版面都给人留下“生活是一场夜总会歌舞表演”的印象。除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越南战争、海湾战争(这么几个就够了)这类令人难堪的事,生活中的一切都还不错,我们将在我们正走着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保持方向。”——罗纳德·里根),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那里有人们想要购买和享受的一切美好事物。早在大学一年级的写作课上,老师一般就会忠告学生:切勿将陈词滥调放到引号中去引人注意。《今日美国》拒绝了这条很好的建议,为了让它的读者感到舒服,它自有高招:

房屋下陷!“暂停”销售。

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而言,这是信仰上的一次“巨大突破”。

谁是这类东西的读者呢?他们对《今日美国》的忠诚已经使它的发行量对《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构成了威胁。其实,只要瞥一眼报纸上的广告,就可以推断出读者的身份了。那些广告人确信,只要占据大片昂贵的版面,就一定能抓住他们定位的读者。最近,在人们争论继续“国家艺术捐赠基金”项目是否恰当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帕特·罗伯特森牧师18领导下的“基督教联盟”认为该联盟的钱用来为以下呼吁做整版广告更为合适,这个广告的目标读者是国会议员们(注意,他们被定位为该报的读者):

你们……愿意面对选民们的指控,说你们将他们的血汗钱浪费在推动鸡奸、儿童色情作品和对耶稣基督的攻击上吗?

并且,议员先生们,你们是否认为“体面的劳动者”会希望他们缴纳的税金被用在“教他们的儿子怎样鸡奸”上?针对同一批担心他们的儿子会受鸡奸行为吸引的读者,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与 13 个类似的组织也联合出资,刊登了一份占半个版面的广告:

平心而论,你知道烧毁国旗的行为是错的。

(他们不承认这个广告窃取了共和党为巴利·戈德沃特19做的标语牌广告的创意——“平心而论,你知道他是对的”,反对党将其延伸为:“是啊,对得过了头。”反烧旗广告毫不怀疑地认为他们针对的公众读者既愚蠢又缺乏幽默感,根本就不了解或记不住这个极其成功的延伸。)如果这类广告还不足以让我们推断出读者的身份,报纸上还有无以数计的汽车、摩托车广告,或冰箱、带机关的车库门等经久耐用商品的广告,都表明其读者是一群硬汉。〔《今日美国》头版顶上的“卫星传送”字样,是专为给这类技术迷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设计的,不难推测,他们也一定是《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和《在家办公电脑化》(Home Office Computing)杂志的粉丝。〕除了硬汉,报纸的读者还包括喜欢简单浏览分类广告的人。广告制作者极其了解广告的目标读者,对于读者们容易上当受骗的性格也已经有了长期的认识,他们知道读者们会被下面这种土包子式的广告所欺骗:

赚大钱

或者

发财成名

《今日美国》的许多分类广告都千方百计地引诱读者进入他们的佣金陷阱,怂恿读者通过销售一些市场前景十分可疑的商品赚取佣金,比如褐色食物节食新办法、一种“跟电视广告里一样的”令人吃惊的去污器;除了这些商品,读者还可以通过销售新的“长寿秘方”或“90 年代最火爆的免手术面部拉皮术”赚取高额的佣金;还有广告呼吁读者“成为您所在地区的第一代理吧,利润空间巨大!”;还有一个广告帮读者开了一剂处方,这一处方几乎可以万无一失地永久解决读者的财政心病——“开设自己的旅行社”,仅次于“开家自己的餐馆”或“写童书挣大钱”;也有广告推荐无数待售的经营失败的汽车旅馆,和类似的毫无保障的商业场所,怂恿读者通过经营它们而“致富”。感谢上帝,最终是社会福利机构和精神病院,而不是我们,当然更不是《今日美国》报,必须接收被这类广告毁了的受害者们。发人深省的是,西蒙斯市场调研局20针对《今日美国》读者的一次调查表明,这些受害者中 68% 的人“上过大学”,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见“恶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