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恶俗的精神生活(第6/25页)

电话也为恶俗行为广开门路。比如一接起电话,对方就说“虽然您不认识我,但……”;一些办公室的程控电话还被用来做忸怩作态或粗鲁的事情,比如让打来电话的人按某个数字,以找到他们想找的人(“广告部请按 3”),他们可能过于先进了,以致对还有人使用拨盘式电话机感到不可思议。在恶俗成为流行病之前,还有交换台的接线生帮你接线,而现在,另一种恶俗的形式是让你等待(“请不要挂机”只是委婉的说法),然后放一段可怕的音乐(见“恶俗音乐”)给你听。真正令人作呕的,是一些人在车里用“移动”电话跟人通话(或假装通话),希望更粗俗的人羡慕、嫉妒他们。

其他种类的主要恶俗行为列举如下:

· 去掉酒精饮料中的酒精,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在喝酒,但其实又不含酒精。其结果,是发明了极其美国、极其恶俗的轻度酒。一个人要么喝酒,要么不喝,但绝不应该将沉迷于酒精的乐趣与自以为克制(戒酒)的乐趣混为一谈。

· 将人造纤维加入不该加入的物品中,比如床单、枕套、毛巾,尤其是餐巾。

· 带传呼机参加聚会。会这么做的人是个(用伍迪·艾伦的粗话说)“时时刻刻都得跟人保持联系的白痴”。传呼机,无论真伪,已成为地位低微的人暗示自己具备高度职业性和社会价值的普遍方式。这类人你常常会在联谊晚会上遇到。

· 自我欣赏的慈善活动,比如在结婚请柬中附一张卡片,上面写着:

我们了解运气不好的人和无家可归者的困境,请带一件富余的冬衣给他们。

第二句话尚可接受,第一句则恶俗无比。

· 在公共活动中用便携式摄像机打扰别人。这种人只要买了一件昂贵的物品,就以为自己拥有了妨碍、打扰他人的特权。

· 用白色绉纸做的帽子和礼服打扮要参加“毕业典礼”的幼儿园小孩。恶俗程度仅次于用浅蓝色人造丝做的帽子和礼服装扮高中毕业生(见“恶俗大学及学位服附录”)。

· 给猫和狗取做作的名字,以炫耀自己花费不菲的教养。比如,把猫叫作克吕泰涅斯特拉或海丝特·白兰45;把狗叫作亚哈或托比·培尔契46。会给宠物取这种名字的恶俗人物,也会将令人尴尬的名字强加给无助的孩子,比如给女孩起名叫艾略特或查尔斯47,给男孩起名叫邓斯坦、麦乔治或斯特林费罗48。

· 追随名流。“名流”这一观念本身就是恶俗的,让我们请麦当娜共进晚餐吧!

· 自己开车,但技术很烂。最近在新泽西州发生的、针对交通事故高保险费率的政治抗议中,没有一个人提议通过提高驾驶技术来降低保险费率。

· 引人注目地当众锻炼。这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行为,因而也是最恶俗的行为。这一行为大约 30 年前开始风行,并传遍了中产阶级。有人通过散布谣言的方式,想给这种行为贴标签,说只有性变态才乐于此道。毫无疑问,这话说对了一部分。但很快,一大批素来体面的人也开始用这种方式炫耀了。如今,跑步练习、呼吸练习、用招摇的小哑铃做举重练习已经变得过火了,练习者头上还常常戴着耳机。除非他们自己意识到要端庄得体,否则已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当众锻炼了。

· 伪善。比如零售店店员和侍者问顾客:“今天过得怎么样?”(见“恶俗餐馆”)

· 对“幸运轮盘”、“家庭恩怨”一类电视秀滥施掌声。电视台期待这类节目能引起观众自发的热情和快乐,只有白痴才会上当。这类节目所表达的,只有嘉宾们在顺从某位乖戾的节目制作者的指令后得到的确信的快乐。

· 滥用“生活方式”这个词,并且总在注意别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恶俗的是依照华而不实的杂志的建议,频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 排队时挤来挤去。排队时厚颜无耻地挤来挤去的人通常来自较低的社会阶层,他们早已习惯于为其所需而战斗了。他们的行为如果还能让人理解,那就是糟糕的。更胆小怯懦,却一样爱出风头、一样贪婪的中层和中上层人士排队时挤来挤去就是恶俗了。他们挤起来更为机巧。他们不会硬挤入队伍中,并露出“你敢把我怎么样”的架式,他们非常诡诈,会迂回地挤到你边上,而不是前面。他们会视你暧昧的容忍度而行动,希望你无视行与列之间的明显界限,他们以为只有军人才懂得行与列应该存在明显的界限。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出其不意地、大声地强烈抗议,如果你做得到,也可以用亵渎和肮脏的字眼痛骂他们,免得他们以为你太斯文,不会发火。记住,这一招只有出其不意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