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3/23页)
注139 东老的习惯是用民国纪年,他说用公元纪年很别扭,总要先算一下。这里括号中的公元纪年都是他最后看这份口述稿时又加上去的。
注140 这个地名不知出处,我曾多次查访而不得其详,询问梁女士,她也只能说出这个发音而不知究竟,为保存原状,只得存疑。
注141 这个海事学校的全名为基隆高级海事职业学校(Keelung Maritime Vocational High School),简称“基隆海事”“基水”“基海”,是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的一所以培育海事人才为宗旨的高级职业学校。前身为台湾总督府立水产讲习所,创立于1936年。1943年改为台北州立基隆水产学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正名为台湾省立基隆水产学校。1954年,改为省立基隆高级水产学校,1970年改为省立基隆高级海事职业学校,2000年改为现名。计划改为台湾海洋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注142 袁大头,系指一种货币。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烦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趁机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1914年2月7日,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形式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同年先在天津造币厂铸造“袁大头”壹圆银币,后在南京、广东、武昌等造币厂陆续铸造。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铸造量很大。
注143 梁再胜曾师从金派花脸艺术的主要传人赵炳啸。梁昭所说的电视剧,系指1964年由台湾华视播放的31集电视连续剧《小凤仙与蔡松坡》,梁再胜在其中扮演袁世凯一角。梁后来定居美国。
注144 炮局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此地为炮局,为制造大炮的地方。后炮局废,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所。清末又成为监狱。民国后沿称。抗日战争期间,炮局胡同21号成为陆军监狱,戒备森严,在四周围墙中修筑七座碉堡。现在还保留有4座。1949年后,此地曾为劳改局,后为北京市公共交通分局。 “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双胜胡同,后恢复原名。
注145 参见2013年9月凤凰网news.ifeng.com与叶于良先生关于“中国人的日本观”的对话。
注146 关于抗日杀奸团,大陆的百度网站有如下介绍:活跃于华北的著名抗日团体,曾经在北平和天津多次展开以爆炸为主要手段的抗日锄奸行动。这个团体的主要成员,除了国民党派来进行组织和控制的军统特工人员以外,多是平津两地的热血学生,杀奸团的最初成员,几乎都是平津几所著名的中学,如贝满女中、育英中学、天津中日中学、南开中学、大同中学等的高中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多数升入大学,杀奸团的成员也从中学生扩大到大学生。抗日杀奸团的活动在1938—1940年期间为高潮,1940年下半年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但一直坚持活动,只是活动方式从暗杀爆破转向了收集情报和动员知识阶层脱离沦陷区等工作。 抗日杀奸团能够长期存在与取得较大成绩,和它的团体组成颇有关系。这个团体的成员十分古怪,多半是高官贵戚、富商名人之后,比如伪满总理郑孝胥的两个孙子郑统万和郑昆万,袁世凯的侄孙袁汉勋、袁汉俊,同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孙连仲将军的女儿孙惠君等,他们多直接参与刺杀爆破等行动,如冯治安将军的侄女冯健美,就是刺杀天津伪华北联合准备银行经理程锡庚的一号枪手。这些公子小姐投入抗团似乎不可思议,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这个阶层的子弟在当时受到高等教育的最多,也最易于接触学生运动带来的反日爱国情绪,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中国社会从上到下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他们社会背景十分复杂,消息灵通,牵涉极广,使日伪对抗团的侦办往往投鼠忌器或者事倍功半,1940年的大搜捕,就是日军封锁消息,秘密调动伪满军警到北平实施行动才得以避开抗团的情报系统的,所以给抗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注147 叶于良,祖籍福州,1922年生于北京,祖父考取清朝功名后举家搬到北平,父亲在北平当律师,家境殷实。1938年在志成中学(即现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念书时加入北平抗日杀奸团,主要做侦查、刺杀汉奸的工作,1940年被捕。 2013年9月,凤凰网对话91岁的抗日老兵叶于良先生,共同探讨“中国人的日本观”。叶于良说,对日本的仇恨,从小就在心里。现在日本对侵略还不认账,这个仇恨,一辈子也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