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17/23页)
注175 京城人把“布库”俗称为“扑户”。又,清康熙时在宫廷内建立善扑营,直接听命于皇帝,职责是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负责皇帝的摔跤﹑射箭﹑马术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演练以及宴请蒙古藩部时令其承应献技等,由300名布库手组成,即张先生这里所谓的“御林军”。
注176 李桥,今为李桥镇。位于顺义区南侧,距市区20公里。西临首都国际机场。
注177 局气(jú qi):形容为人仗义、豪爽大方,按规矩混江湖,既不怕自己吃亏,也绝不欺负别人。
注178 清军入关之时,曾为八旗官兵分配房屋,并按所在旗分安置于京城各方位。但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皇帝的一道上谕来看,京城内的无房兵丁竟然已达七千余人。于是康熙下令,在城门外按各旗方位,每旗各造屋二千间,凡无屋兵丁,每名给予两间,不得随意买卖,亡故后交回。选择各城门外的地段造房是因为这里地价最低,这便是京城各城门外八旗营房的由来。几百年来,这些营房成为京城贫困旗人的聚居区。这些营房在最近几十年间被陆续拆除。详见本书访谈《朝阳门外南营房》。
注179 吉市口胡同位于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八条、杨家胡同等11条街巷相交,东侧与吉市口中巷平行。长400米,宽4米。沥青路面。原居民多为工匠、手艺人、小商贩等城市贫民,住房矮小简陋。
注180 北京名叫半截塔的村镇不止一处,但因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的这个半截塔村附近还有太平庄,很可能是此处。
注181 张先生这里提到的是1951年八一建军节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试制出中国第一辆军用重型机器脚踏车,并将其命名为井冈山摩托车一事。当时总后勤部还编印了一本书,名叫《军用机器脚踏车的诞生》。均与张先生所述相合。
注182 这里提到的整风反右只是随口一说,时间并不准确。
注183 点子、鸭脖儿、黑翎翅,都是鸽子的品种。又,关于盘鸽子,可参见《唐鲁孙系列·老乡亲》中“盘鸽子·养蝈蝈儿”一文:“盘鸽子的每天早晚两次,必须把鸽子赶上天去围着自己屋子绕,越飞越高名为打盘。鸽子如果不这样训练,脑满肠肥,就成废物了。放鸽子之前,先分拨,二十四只一拨,要分只放上去打盘,每拨要选几只特别健壮的雄鸽,在尾部绑上葫芦,又叫哨子。葫芦有大小之分,哨子有三联、五联、十三星、十一眼、双岛连环、众星捧月之别,在天空翛翛翩翩,五音交奏,响彻云霄,真可以悦耳陶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注184 据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中记,北京制鸽哨的名家有八家,“永”字为其中之一,但未提及有“福”字。《锦灰堆》卷二,594页。
注185 王世襄在《北京鸽哨》一文中详细介绍过鸽哨的品种,他据鸽哨造型将其分为四大类,即葫芦类、联筒类、星排类和星眼类。《锦灰堆》卷二,588页。
注186 鸣虫本是春生夏长,至秋末时死亡,其寿命大约百日,为了在冬天能够享受到夏日虫鸣的感受,人们创造了在秋天开始培养,以冬天为主要生长期的鸣虫。这种人工孵化,就称为“份虫”,发展到晚清民国时,已经成为一门技艺,并形成行业。据金受申在《北京通》的记述,秋天用沙土放入浅盆中,搁入三尾雌虫,将其中间的长尾插入土中,以产卵保留。入冬后,将保留虫卵的土盆喷水冻冰,放入份房。份房,乃是有土炕的屋子,烧炕、生炉子,往往份房的温度要高达30多摄氏度。土盆一经高温,冰层便即融化,并逐渐烘干。之后,依前法反复喷水冻冰和烘焙,共七次,在七冻七焙之间,要用细罗筛虫卵,到最后一次时,虫卵会变绿,如此便可孵化成幼虫。这里说的“份蝈蝈”即是“份虫”的一种。引自杨原《本性天然——北京的“玩文化”》。
注187 铁蝈蝈又称黑蝈蝈,通体青黑色,像铁皮的颜色,故又称铁皮蝈蝈。主要生长在北京郊外的山区,又以西山为主。
注188 油葫芦,蟋蟀科昆虫。或因全身油光锃亮,或因鸣声似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或因其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故得“油葫芦”之名。
注189 仞是中国古代长度的一种计量单位,一仞等于七尺。
注190 指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