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高与居澳葡人有关《海录》口述者谢清高几则档案资料研究(第2/4页)

第一份档案编号441,为缩微胶卷第9卷75份档,为清广州澳门军民府长官致澳门葡方“理事官”唩嚟哆的公文。

唩嚟哆乃葡文ouvidor的清代音译,意译为“理事官”,或“西洋理事官”,其意为“法官”。印光任、张汝霖在《澳门记略》中提到,澳门葡萄牙人“其小事则由判事官量予鞭责。判事官掌刑名。有批验所、挂号所。朔望、礼拜日放告。赴告者先于挂号所登记,然后向批验所投入。既受词、集两造听之。曲者予鞭,鞭不过五下。亦自小西洋来”。(注:赵春晨校注本,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第152页。小西洋,即葡属印度殖民地果阿。)这里的“判事官”即西洋理事官。谢清高在述葡萄牙时说,“其镇守所属外洋埔头各官,即取移居彼处之富户为之。亦分四等。一等威伊哆,掌理民间杂事”。(注: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受,冯承钧注释《海录注》,中华书局,1955年,第64页。)此威伊哆即上述之唩嚟哆(西洋理事官)。冯承钧在其注释中将“威伊哆”误释为prefeito(州长)。(注:同上书,第68页。)

此份档案之前有受雇于澳葡当局的通事(注:据《澳门记略》记载,澳葡当局雇有“蕃书”二名,皆唐人。见上引赵春晨校注本,第152页。“蕃书”即通事。)书写的汉文题款:“十一年五月,安多尼·哥沙欠盲清布艮。”(注:按“艮”即银。)档案的内容为:澳葡当局唩嚟哆,向军民府(注:军民府的全称即上述之“广州澳门海防军民府”,驻前山寨。驻澳葡人称此为Casa Branca(“白房子”)。)报告,称一位在澳的华人“盲清”欠葡人“罢德肋·咹哆呢”(注:此名可还原为葡文Pedro António,今通常音译为“彼得罗·安东尼奥”。)一处位于“桔仔围”(注:其地位于今新马路(Avnida Almeida Ribeiro)西端。)房子的租金。军民府即命香山县追欠。香山县丞命遣传唤,发现盲清原名为谢清高。盲清答讯时称自己是嘉应州人,在澳门租葡人咹哆呢·啰吵(注:此人名字可还原为葡文António Rosa,今通常音译为安东尼·罗沙。)一间位于桔仔围的铺面开店,出售水果为生。每年房租为银圆七枚有奇。不幸双目失明。过去房东之侄咹哆呢·(注:此人葡名可还原为葡文António Fonseca,今通常音译为安东尼奥·方塞卡。)在交易布匹生意中,曾欠盲清银圆一百五十枚,日久屡讨未还。

嗣后咹哆呢·提出,愿对欠银每年支付利息二分。利息交至嘉庆四年(1799),此后又不复交纳。积欠两年后,嘉庆六年(1801),经双方协商后咹哆呢·同意将自己位于“红窗门”(注:其地位于今市政厅(Leal Senado)附近。)的一间铺面交出,由谢清高每年收取租银二十四圆充抵利息。此次双方的协议立有“番纸”字据二张,并经“夷目”唩嚟哆画押为据。但咹哆呢·之叔,即盲清的房东咹哆呢·啰吵,欲强行阻止盲清收取“红窗门”铺面的租金。盲清曾邀通事及地保刘关绍向吵论理,官司打到唩嚟哆处。唩嚟哆却要盲清向“总夷官”投告。盲清请一位葡人为之写状,但这位葡人索价银圆十枚,盲清无力筹措此款。当盲清准备向中国官府禀告时,其房东吵婉言表示,愿意免除谢清高所租铺屋租金,以抵欠款。于是盲清两年未缴房租。但未料房东吵却教夷目隐瞒其侄欠款,及其本人强行阻止谢清高收取已经押出的房产租金的实情,要求葡方理事官请清官府协助向谢清高追欠租银。谢清高要求军民府官员对双方一视同仁,协助他向葡人追回血本。

军民府审核后,认为葡人先欠谢清高银一百五十圆,继而自愿以位于“红窗门”的铺房一间作为借款抵押,以租抵息,而其叔吵不许盲清收租,但允许他免缴所租铺屋租银,逐年抵扣,而事后吵却反过来要求追还“桔仔围”铺租,事实清楚,不容混淆。要求夷目立即转令咹哆呢·啰吵之侄咹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