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好心害死人(第3/4页)

南宫长万很担心公子御说,因为他的名望实在是太高了,不杀他,公子游这国君只怕坐不稳当。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南宫牛和猛获进攻亳,谁知被宋国公族和公子御说里应外合,将南宫牛杀死,宋军全部投降,猛获逃往卫国。此后,公子御说率领公族杀回国都,杀死公子游,公子御说被公推为国君,就是宋桓公。

那么,南宫长万呢?跑了。

南宫长万是个孝子,当公子御说杀回来的时候,他就知道大势已去。关键时刻,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娘,他推了一辆车,把老娘放在车上,一路推下去,就推到了陈国。为什么去陈国?因为天下诸侯没有和宋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只有陈国。

宋桓公会放过南宫长万吗?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宋桓公是不会放过南宫长万的。

宋国派人前往卫国,依据两国的引渡条约,要求引渡反贼猛获。卫国没犹豫,第二天就把活人给送来了。

与此同时,宋国派使节前往陈国。与去卫国的使节不同的是,去陈国的使节带了不少礼品。没有条约没关系,只要有银子就行。果然,陈国看在银子的份上把南宫长万也给送了回来。有人说,施瓦辛格这么简单就束手就擒了?

当然不是,陈国也知道南宫长万有万夫不挡之勇,要是来硬的,弄不好重蹈宋国覆辙。于是陈国人想了个办法,派了几个酒量超群的妙龄少女陪南宫长万喝酒,把他灌醉之后,用最结实的绳子从上绑到下,再包上一层席子,又绑了一遍,比最结实的粽子还要结实,这才发运到宋国。

到宋国的时候,南宫长万已经把脚上的绳子给挣断了,力量之大令人震惊。好在宋桓公早就做好了准备,连绳子也不解,直接派了四个勇士把南宫长万连着席子给抬起来,早有大锅煮好了开水,把南宫长万就给扔进去了。当天,宋国公族每个人发了一个人肉包子,那就是南宫长万。

当初鲁庄公好心好意慰问宋闵公,释放南宫长万,结果反而害了两个人的性命。

【管仲的方法】

转眼三年,三年时间,管仲内阁全方位推行新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除了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之外,管仲还展现了出色的个人能力,在权谋的运用上令人叹为观止,许多在别人看来十分困难的问题,在他的面前都能迎刃而解。

莱地的经济一向比较差,老百姓是出名的懒惰,号称“三不归”。怎么个三不归?赶集的人们在回家路上闲聊,不回家;男女在外面约会谈恋爱,不回家;亲戚朋友在外面侃大山,不回家。大家都不回家,自然没有人干活。整个齐国的经济被莱拖着后腿。怎么办?齐桓公没有办法。

“把路边的树枝都给砍掉。”管仲的方法令人看不懂,这不破坏绿化吗?树枝砍了一年,第二年,莱地丰收,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一倍,都说齐桓公的富民政策就是好。

齐桓公傻眼了,什么富民政策?他自己都不知道。

“仲父啊,你变戏法呢?怎么砍了树枝就让莱地富了?”齐桓公上门请教。

“我注意到了莱人三不归有一个共同的去处,就是路边的大树下面,在阴凉里谈情说爱,胡天胡地,聚众赌博。这不,我把树枝都给砍了,没有阴凉了,大太阳晒着,谁能待下去?所以,大家都跑回家了。回到家里,当然就要干活,大家都干活,自然就富裕了。”

你说这管仲,他怎么想出来这样的招数呢?

一次,齐桓公打猎来到一个山谷,遇上一个老头,问:“大爷,这叫什么地方?”

“愚公谷。”老头说。

“说笑了。”齐桓公笑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听过,人家愚公那是山西人,山东怎么会有愚公谷?

“不说笑,因为我就是愚公,这里就叫愚公谷。”老头说,不像开玩笑。

“你愚公?那我还东海龙王呢。”

“你不信?那我告诉你。”老头娓娓道来。

原来,老头养了一头母牛,母牛生了一头小牛,他用小牛换了一匹小马。后来来了一个年轻人,说“牛不能生马”,就把他的马给牵走了。村里的人都说老头傻,所以把这个山谷就叫愚公谷了。

“这么说来,你真是傻。”齐桓公说。

回到朝廷,齐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管仲一拍桌子,站起来说:“这是我的过错,如果我们把普法工作做好了,谁还敢明目张胆欺负老人?如果老头对政府有信心,他又怎么会不来告发那个年轻人?这不是老头傻,是我傻。”

管仲立马亲自去向老头道歉,然后派人调查取证,将那个抢马的年轻人绳之以法,将马还给了老头。

知错必改,从小事中看到自己的工作失误,管仲怎么能不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