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〇章 子路之死(第4/4页)

两三个回合下来,子路就呼哧带喘了,帽子带也被对方的大戟砍断了。子路一看,知道自己今天注定要挂了。

“君子死,冠不免。”子路说了人生的最后一句话,意思是君子就算是死,帽子也不能掉了。说完,子路很从容地放下大戟,将帽子带系好。可是,没等他系好,两条大戟就已经刺到,两道血光,子路倒在地上,帽子跌落一旁。

子路,就这样死于非命。

而这个时候,孔悝正愉快地和自己的舅舅饮着酒。

此后,孔悝立蒯聩为卫国国君,就是卫庄公。

卫国政变的消息传到了孔子这里,孔子的脸色立即变得十分难看。

“高柴会逃命,子路一定要死了。”孔子说,他太了解自己的学生了。

随后的消息证实了孔子的推测,子路战死了。

“子路死了?子路死了。”孔子黯然地说,尽管他料到了结果,却依然无法接受。

就在这个时候,高柴来到。

“子路死了,高柴为什么不死呢?”孔子问自己,他本来就瞧不起高柴,现在更瞧不起。

高柴把自己逃跑的过程完完整整说了一遍,看着高柴一脸的疲惫,孔子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性格决定每个人的行为,子路战死是对的,高柴逃跑也是对的。否则,子路就不是子路,高柴也就不是高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啊,就像高柴,他的公正难道不是他的优点吗?守门人不怨恨他反而帮助他,不就说明了高柴的高尚人格吗?善于执法的人树立德行,不善于执法的人制造怨恨,为什么?就因为执法公正与否啊,而高柴不就是执法公正的典范吗?”孔子这样说,再看高柴,他觉得高柴一下子可爱多了。

按《说苑》。孔子闻之,曰:“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