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朱尔的三日(第6/7页)
“圣米迦勒”号上仿佛人间地狱。穆斯林的弗斯特船发射的箭狠狠插入动弹不得的船体;云团般的箭呼啸着从空中掠过。浓密的硝烟遮蔽了越来越无力自卫的帆船。甲板倾斜的角度已经很大了,船上的有些火炮已经被淹没。随着船体不断渗水,船上的火药也失效了。守军打退了敌人一次或两次登船的企图。他们“奋勇拼杀,就像是渴望在临死前报仇雪恨的人”,[11]但在他们周围,“圣米迦勒”号正逐渐死亡。甲板上面一片狼藉,满是尸体和垂死挣扎的人,飞落的人头和腿,木板上的血像小溪一样流着。到处都是犬牙交错的碎木片、绳索、被抛弃的武器,以及呼喊声和惨叫声。
身材魁梧的洛伦索身穿鲜亮的铠甲,身形非常明显,是一个不可能错过的目标。一门轻炮的炮弹在他大腿处切断了他的腿,顿时血如泉涌,且止不住。他还有意识,尽管生命在迅速流失。他请求把他扶到桅杆脚下的一张椅子上。不久之后,另一发炮弹击碎了他的胸膛,夺去了他的性命。他的仆人洛伦索·弗莱雷俯身在阵亡的指挥官身上,号啕大哭,随后被打死在他身旁。船上还活着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船是守不住了。他们急于阻止洛伦索的尸体被敌人当作战利品抢走、剥皮、塞入稻草并拿到伊斯兰世界各地游行展出——那将是葡萄牙人无法容忍的——于是他们把洛伦索及其忠仆的尸体拉进了淹水的船舱。
葡萄牙人坚持奋战,已经不能站立的人也硬撑着,坚定不移地握着剑。穆斯林之前是在一段距离之外炮击“圣米迦勒”号,现在他们逼近了。他们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企图登船,仍然被击退。阿亚兹那边死伤惨重。第六次进攻的时候,“圣米迦勒”号已经化为屠戮场。葡萄牙人已经没有还击的火力了。穆斯林欢呼胜利,跳上敌船,包围了幸存者。征服过后,穆斯林迅速转向抢劫。胜利者热切地想看看从正在沉没的船上还能挽救什么金银财宝。他们用剑威逼一些俘虏走在前面,共有一百人走下了淹水的船舱,寻找战利品。因为人太多,下层甲板坍塌了;黑暗中他们坠入海水,全都溺死了。
最后的十八名葡萄牙人几乎全都带伤,被穆斯林俘虏。还有最后抵抗的一幕。来自波尔图的水手安德烈·费尔南德斯爬上桅杆瞭望台,不管敌人用什么办法企图将他从倾覆的船顶端驱赶下来,就是不肯下来。他在那里待了两天,向下方的人投掷石块,辱骂他们。最后阿亚兹承诺允许他安全地离开,这才把勇敢的水手哄骗下来。
侯赛因的两艘克拉克帆船离开了“圣米迦勒”号残骸,开始追击停泊在河口附近观战的其他葡萄牙船只。其中一些船只割断缆绳,可耻地逃走了,向南逃往科钦。但佩罗·巴雷托岿然不动,展开风帆,准备作战。埃及战船后退了。
阿亚兹未能生擒洛伦索,大失所望;他还希望能找到洛伦索的尸体。但这位勇士的尸体在沉重板甲的拖拽下,已经消失了,可能从船底的某个窟窿里坠入了朱尔河,始终没有找到。“堂洛伦索就这样牺牲了,”编年史家卡斯塔涅达写道,“八十名葡萄牙人与他一起阵亡,其中有若昂·罗德里格斯·帕桑尼亚、若热·帕桑尼亚、安东尼奥·德·圣帕约、随船代理商迪奥戈·维利乌和佩罗·巴雷托的一个兄弟,其他人的名字我们就不知道了。”[12]
荣誉、光荣、恐惧、对战利品的贪婪和噩运,酿成了此次大祸。如果葡萄牙人听从主炮手的意见,完全可以在远距离用炮火消灭整支埃及舰队,但这不是葡萄牙人的战斗风格。剩余的人驾船撤离,几乎都没有损伤。他们在朱尔可能损失了两百人。杀死副王的儿子,给开罗的苏丹和伊斯兰世界的勇气增添了极大威望。几个月后,战胜“肆虐印度洋的欧洲人”的喜讯传到开罗,人们欣喜若狂。“苏丹大喜过望,命令连续三天击鼓庆祝。”伊本·伊亚斯记载道,“侯赛因要求提供援军,以彻底消灭残存的欧洲人力量。”[13]
侯赛因肯定需要更多生力部队。他在朱尔的胜利总的来讲是一场皮洛士式胜利[14]。他原先的总兵力应当不超过八百人,这一役却损失了六七百人。他的部队也开始畏惧欧洲人大炮的威力。至于阿亚兹,他拒绝将十九名葡萄牙俘虏交给埃及指挥官。他善待这些俘虏,确保他们的伤得到医治,并把他们展示给贵宾。他很睿智和谨慎,知道此役还不算完,还会有更多的后续。这些俘虏就是他将来讨价还价的筹码。
逃到科钦的葡萄牙船只不得不面对副王的暴怒和悲痛。让他们更加困惑的是,有三艘大船跟在他们后面。直到这三艘船接近,他们才看到桅杆上飘着葡萄牙旗帜。这些船就是掀起哗变、反抗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的三位船长的座驾,此时正在前往科钦,要陈述他们的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