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个和尚的爱情(第8/12页)
被他一脚给踢开。
太后气急头撞柱,
当场撞死没人埋。
从此雍正入后宫,
老爹妃子玩过来。
玩过来!
曹雪芹拉了一下马和尚:听明白了没有?他说的意思是,康熙皇帝原本身体好端端的,可是雍正端去了一碗人参汤,老皇帝喝了之后就死了。而后雍正的母亲又被他活活逼死,从此雍正**后宫……
(10)尽人皆知
第二天,马和尚心里惦记着那轿子里的小尼姑,就跟着这伙人一道上了路。一路行来,他才有点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自雍正登基以来,就分别将八阿哥、九阿哥和十四阿哥等人囚禁了起来,而这些皇子们的心腹太监、宫女及侍卫,全部流放到了广西。这项工作,不知道是由宗人府,还是由刑部来负责,但负责的官吏明显不上心,或者是说不定有意为之,也未可知。
总之,朝廷竟然将这些被流放的人犯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再加上押送他们的差役,人数总计超过百人之多。起初这些人心里还是害怕,但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互通消息,彼此嘀咕,越嘀咕这伙人越是愤怒,胆子也越来越大,嘀咕到最后,每到一处,这伙人都会找个高处站上去,冲着过往的行人大声喊:你们都来听皇上的新闻,现在的皇上是毒杀了老皇上,又篡改了遗诏才登位的,他得位不正啊……
诸如此类。
这件事,是尽人皆知的,地方官更是听得明明白白。可正如曹雪芹分析的那样,都知道这件事只是听说了就难免满门抄斩,所以所有人全都竖起来耳朵听着,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向朝廷报告。
这件事,若非是史有原文,后人也是万难相信:
读据逆贼耿精忠之孙耿六格供称,伊先充在三姓地方时,于八宝家中,有太监于义、何玉柱向八宝女人谈论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
又云: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即将胤禵调回囚禁。太后要见胤禵,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皇上又把和妃及其他妃嫔,都留于宫中等语。
……查得逆犯耿六格、吴守义、达色、霍成等,经过各处,沿途称冤,逢人讪谤。解逆之兵役、往宿之店家等,皆共闻之。凡遇村店城市,高声招呼:你们都来听皇帝的新闻,我们已受冤屈,要向你们告诉,好等你们向人传说。又云:只好问我们的罪,岂能封我们的口等语。是此等鬼蜮之伎俩,一无所施,蓄心设谋,唯以布散恶为煽动之计,冀侥幸于万一而已。
这段记载,表明了此事生三年之后,雍正才听说了自己的这些事。当时他怒不可遏,专门写了本书,名字叫《大义觉迷录》,把这些细节全部记录下来。
他记录这些事,目的是什么呢?
很快我们就会知道。
(11)受害人曹雪芹
知道了这些事之后,马和尚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疑惑,问曹雪芹:喂,小家伙,你说他们说的这些事儿,是真还是假?
曹雪芹:你认为呢?
马和尚:……我认为……嗯,小家伙,你能不能,嗯,去那顶轿子里,问问小尼姑妙禅,愿不愿意请我喝杯茶?
曹雪芹:……我琢磨着够呛。
马和尚:为啥呢?你看我,胳膊粗,力气大,一顿饭少说也能吃二十个大馒头,哪点配不上她?
曹雪芹:拜托,你是个和尚,人家妙禅是个小尼姑……再者说了,就算妙禅想要还俗,也不会挑着你这样的饭桶嫁啊,你说是不是?
是你个头!马和尚非常之气愤:我又没说要娶她,我只是想带妙禅去山野之间,寻一个山清水秀的所在,彼此结庐而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蝉鸣深巷中。如此悠悠岁月,方不虚此生啊。
曹雪芹大喜:想不到你这秃驴竟是如此的风雅……果然是我辈中人啊。
马和尚:既然如此,小家伙,你就替我们安排一下吧,等我们有了娃娃……我的意思是说,我一定会重重地酬谢你的。
曹雪芹道:等到了苏州拙政园,我一定替你安排。
马和尚很是失望:还要等到苏州?为什么不能是现在?
曹雪芹道:说你傻,你就是傻。我们跟着这伙人一路走,里边夹杂着不知多少雍正的眼线,现在他们虽然不敢告密,可这事迟早会被告的。你现在约了妙禅出来喝茶,万一被人认出记住,到时候你掉脑袋事小,妙禅岂不惨了?
马和尚:……有道理,怎么你就不怕被别人认出来?
曹雪芹:我今年才10岁,谁会留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