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个人的起义(第8/8页)
这十条命令不是蛮好的吗?有目前的任务与形势分析,有敌我双方的势力描述。当然,敌军的势力明显强过我方,如果1500名敌人突然涌将上来,十几个人逮一个人,只恐起义军难以抵挡。
事实上,命令发出之后,不唯是熊秉坤自己“极不自在”,几十名起义军也是非常的“不自在”,当时楚望台上吵成一团,每个人都对这十条命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虽然建议和看法五花八门,但总体上,大家的意见还是一致的:
熊秉坤这十条命令,不具可操作性。
怎么就不具可操作性呢?
即使是对军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也能够看出熊秉坤这十条的致命漏洞。这十条命令,说透了,不过是在明显察知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期望大家能够固守楚望台,徜若敌方以百倍的优势兵力打上来怎么办?这事熊秉坤的命令中没有提到,不是他不想提,是他真的不晓得应该怎么办。
本以为枪响之后,各标营会立即响应,谁又料得到各标营竟然全都蒙头大睡,硬是装不知道的?如果起义军最终不过是他们这几十个人,那么等到天亮,不用敌军出动,单只是一个肚皮饿,就会让义师不战而溃。
就算等天亮后,熊秉坤再派人出去搞给养,可是去的地方都是敌占区,宪兵旗兵磨刀霍霍,去一个抓一个,去两个逮一双,对付自己这么几个人,敌人甚至不需要出动兵力,只需要守株待兔就能解决问题。
虽然知道事态的发展是如此之危险,但熊秉坤无技可施,所以他才会“极不自在”。
正在“不自在”着,忽然派出的侦探汪长林押回一个人来,就听见众人齐声欢呼,熊秉坤定睛一看,不由大喜。
汪长林逮来的那人,正是协统黎元洪的门下高徒,日本军事专家铸方大佐的弟子,湖北第五镇新军中,军事能力最孚人望的:
吴兆麟。
他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