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相两张皮(第12/13页)
现在终于可以说蔡将军的思想转变,他在劝进表上签名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这种真心实意,来自于袁世凯对他的赏识与重用。固然,蔡锷将军本是中国第一人,真材实料,无人可与之比肩。但能力只是一部分,在袁世凯的北洋之中,人才济济,名勋宿将,琳琅满目,袁世凯用谁都是用。但最终,袁世凯不惜开罪于北洋,用了他蔡锷,这份恩,这份德,这份情,这份义,如果说还无法感动蔡锷的话,那实在是不可能的。
人非草木,孰能忘情?
被袁世凯的公义所感动的蔡锷,终于提笔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心里这样想:如这般只知有公义不知有私情,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袁世凯,他当了皇帝的话,中国人应该不会吃太大亏吧?
世事如棋,人生转寰。这个字一签,蔡锷就发现他惨了,因为北洋的人,都不肯在劝进表上签字。
北洋人拒绝签字,各有各的逃脱妙法,最令人称绝的,是龙虎狗三杰之首的龙,王士珍。当时七凶之六的雷震春,拿着劝进表,绕着王士珍的椅子打转,嘴里不停地吆喝,签字喽,大家快来签字喽。一边嚷,他一边紧盯着王士珍。
别人也都盯着王士珍,看你签不签字。你不签字就是狼心狗肺,枉袁世凯栽培你了;你签字了就是拿自己当狗,放着好端端的人不当,非要当奴才。
签也不对,不签也不对,王士珍咋个办呢?
话说那王士珍,就见他端坐椅子上,不耐烦地把手一摆:自己人,不用来这一套。
这句话,能活活噎死雷震春。难道他还能说:正因为是自己人,所以才需要来这一套?可这话一说,脸皮撕破,就不是自己人了。
这正是:王士珍妙计出重围,蔡松坡重义陷泥潭。人家王士珍是北洋袍泽,势力庞大,话怎么说怎么有理,可蔡锷孤悬北京城,不签字就是忘恩负义,签了字就是帝制走狗。这等于是北洋武人合伙联手,布局陷害,生生把个蔡将军推入进退维谷的绝境中。
【16.冲出人性的陷阱】
与松坡将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段祺瑞于这场隐秘的争战中,始终居于道义的上风。
蔡锷将军入京,肯定没想到他要和段祺瑞对掐,段祺瑞也应该没这个想法。可临到袁世凯移兵换将,准备以蔡锷取段祺瑞的陆军总长以代之的时候,两人再不掐起来,那就真说不过去。
于段祺瑞而言,他未必稀罕这个陆军总长,可他无法接受与北洋毫无干系的蔡锷。于蔡锷而言,他更是未必稀罕这个官位,但他无法忍受来自于前后左右的小人算计。
彼此都无法接受对方,这就很难合作。
再接下来,段祺瑞稳坐北京城,俨然成为了反对帝制的政治中心,而袁世凯却拿他无可奈何。而善良智慧的蔡锷蔡将军,却莫名其妙地沦为了帝制的走狗,这让松坡将军半夜爬起来,肯定会垂泪到天明。
这搞什么搞啊?蔡锷将军想不通,陷入了郁闷之中。
这时候梁启超飞速赶来,告诉蔡锷:是的,你没错,你一步也没走错。可正因为你没错,所以才会大错特错。你错就错在不明人性的规律,你以为人性的规律是不变化的,只要顺应时代潮流,铁定没错。可这个潮流是逆你的思维而行的,正当你发奋图强向前行进之时,潮流突然一个急掉头,奔反方向去了,一下子就陷你于不义之地。
那么,怎么摆脱这个困局呢?
答案就一个字:变!
社会在变,潮流在变,人的价值取向在变,就连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在变。规则在变,风景在变,如你不变,必然完蛋。
你变还是不变?
所以在这里,我们对蔡将军在劝进表上的签字,终于可以做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蔡将军在劝进表上的签字,绝对是正确的,这恰恰证明了蔡将军知情重义,知恩图报,有着磊落的英雄胸襟,让人钦服。
而后蔡将军出逃,经日本奔云南,率先举旗反袁,这就更加正确了,正确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蔡将军正确就正确在他只知有国,不知有己,一心一意为民众为国家,所以才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然则,签字劝进与举兵反袁,这两件事儿分明是矛盾的,这个又咋说?
这两件事丝毫也不矛盾。矛盾的是这个世界,或者说,矛盾的是人类社会。主导人类社会的,是人性的扭劲规律,这个规律就意味着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跟你的思维扭着劲来。你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可社会忽然一下掉了头,你就错了。对也是你,错也是你,但你始终是你,并无对错之分,是社会的扭劲规律,陷你于不义之地。
当你是矛的时候,整个社会都是盾,衬托出你的咄咄逼人和野蛮霸道。你被迫让自己成为盾,当你成为了盾的时候,却又吃惊地发现全社会都是矛,一起来狂扎你,扎你半死还怪你缺乏狼性,你说让你找谁说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