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世相两张皮(第5/13页)

可没承想,张敬尧竟然不按规矩出牌。规矩就是人家占领了制高点,你去进攻。你不进攻,人家干吗要占领制高点?可张敬尧不管那么多,你占领你的制高点,我就来抢你的炮,他突然渡江而来,把守炮的陈礼门惊得目瞪口呆,眼看着张敬尧夺炮之后,又向董鸿勋猛轰。陈礼门越想越觉得这事儿别扭,你看这个张敬尧,哪有这么打仗的?真是太不像话了。

想不通,陈礼门悲愤自尽。

董鸿勋发现被张敬尧给坑惨了,无奈地退了回来,由是护国军全线溃退。这个溃退,是目前军事史上必须要提到的重大事件。

为什么这个溃退,是重大事件呢?

是因为蔡锷闻报,勃然大怒,当即将董鸿勋撤职,以第六支队长朱德朱玉阶为军事主官,命其尽扫敌军于棉花坡。

朱德引军出征,由陶家大瓦房开始,狂追袁军,一直追逐到棉花坡朝阳观。但他追的敌军是哪一支,这个却有点儿古怪,查证史料,2月初棉花坡爆发了惨烈大战,刘云峰和他的结义兄弟张敬尧各为其主,双方始终在棉花坡交手,仅白刃战就相互捅死数千人。而后蔡锷驱师大入,摧毁张敬尧部三道防线,于3月5日入据泸州。

与朱德交手的敌军首脑是哪个,还未查个明白,北洋冯玉祥就率了五千人,又回来了。

然后冯玉祥关起门来,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信。

他一共写了三封信:一封给四川将军陈宦,一封给川军总参议刘一清,还有一封,是写给蔡锷的。

【07.护国军弹尽粮绝】

冯玉祥写给蔡锷的信中,表示自己对蔡锷非常佩服,只是身不由己,所以请求双方最好不要兵戎相见,有什么事情,慢慢说。

然后冯玉祥派了亲信蒋鸿遇,带了书信去见刘云峰,商议两家和解。

为什么要派蒋鸿遇见刘云峰呢?因为两人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是校友,有话可以慢慢说。冯玉祥向刘云峰提出来四个要求:

1.双方不交火,实在不行朝天放枪,绝不可以相互打。

2.时机得当,冯玉祥就会通电反袁。

3.冯玉祥现在还必须要狠打刘云峰,因为张敬尧和吴佩孚在后面盯着,不打是不行的。

4.冯玉祥正在和蔡锷接洽,目前反馈信息良好。

这四个条件,看起来极是怪异,尤其是第三条,要理解煞费苦心。还没等刘云峰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冯玉祥那厮已经催师大入,夺北山,驾重炮,向叙州城中护国军狂轰,炸得护国军吱哇惨叫,丢了叙州狼狈而逃。

与此同时,张敬尧、吴佩孚二人配合冯玉祥,双攻蔡锷于泸州,蔡锷孤悬江右,独力难支,不得不弃城而走。

冯玉祥、吴佩孚与张敬尧三支北洋军呐喊着自后追杀,一路摧枯拉朽,连夺江安、纳溪等城。蔡锷急忙奔逃,连回头看一眼都顾不上。

逃到横江,冯玉祥的使者蒋鸿遇又来了,面见刘云峰,说:老刘,冯玉祥是真的有苦衷,你想啊,他乃滦州首义之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是绝对不支持袁世凯做皇帝的。几天前打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听说你还要再攻打叙州,冯旅长说不必了,你要叙州,给你就是了。

刘云峰道:要不要叙州没关系,但你冯玉祥,绝对不能帮助张敬尧。

蒋鸿遇笑道:老刘,我知道你和张敬尧是北京南苑的拜把子兄弟,这次张敬尧打你打得很凶,你咽不下这口气。这你放心,冯玉祥和张敬尧是仇人,你们两兄弟愿意打就打,老冯绝不插手。

刘云峰道:要是这样的话,我要回横江找张敬尧算账,你家老冯可不许打我。

蒋鸿遇笑道:我愿以自己的人格来担保。老刘啊,如果不是有十足把握,我是决计不会来见你的,多少年的老同学了,我能骗你吗?

于是刘云峰兵进横江,冯玉祥则退出叙州,将张敬尧孤零零地暴露在刘云峰的枪口之下。

冯玉祥的古怪行动,把北洋吓坏了,霎时间全都鼓噪起来,都在追问冯玉祥搞什么搞,最震惊的是曹锟,他直接拍电报说:该旅长进锐退速,不知是何居心。而冯玉祥就东拉西扯,找了一大堆极尽古怪的理由,胡言乱语,搞得北洋那边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刘云峰这面,也有麻烦,他的弹药已经耗尽,就去找蔡锷要。

话说刘云峰见到蔡锷,问道:子弹已运到否?

蔡锷巧妙地回答道:无子弹就不打仗吗?

这句话,把刘云峰差点儿没噎死。想了半天,也不明白蔡锷是什么意思,是对自己的军事行动不满意?是军火没有运来?还是护国军弹药全部告罄?想了半晌,也想不出个头绪来,刘云峰一怒之下,就拉上几名梯团司令,一起来找蔡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