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权力游戏(第10/13页)

赵高不察,当场被杀。

如果这时候把赵高揪起来,请他留下一句遗言,他一定会说:“唉,冤冤相报何时了啊,秦始皇害我全家,我再害他全家,现在他们家人继续害我……唉,这事都怪秦始皇,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你不能和大家和平相处,而要开创相互坑人害人的规则呢?”

总之,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赵高,只手摧毁暴秦政权的人,就这么轻易地被杀掉了,这让许多人无法接受。人们认为,像赵高这样的人,能够在秦始皇身边生存下来并最终反噬始皇子孙,必然有其过人之处。遂有《拾遗记》一书中称,赵高当时并没有被杀掉,而是被子婴抓了起来。子婴把赵高悬于咸阳监狱的枯井之中,饿了七天后打开一看,嘿,赵高正在筐中做着吐纳功夫,皮肤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健康到了不能再健康。于是子婴命将赵高放在大锅里,下面添了柴禾烧。烈火烧了七日七夜,那锅水却始终不见烧开,再看赵高,仍然是活蹦乱跳,笑眯眯地看着大家。

这事麻烦了,这人怎么也不肯死,怎么办呢?

只能拿刀切割了——“子婴囚赵高于咸阳狱,悬于井中七日不死,更以镬汤煮七日不沸,乃戮之”。

这个记载,不过是齐东野语,道听途说。但可见后人对赵高其人的景仰。如果不是他摧毁大秦帝国,刘邦又怎么可能有机会?

杀掉了赵高之后,子婴以秦王的名义发号施令,将赵高家诛杀三族。然后子婴召集军事将领,商讨对策,并派了部队抵达峣关,狙击刘邦的军队。

帝国灭亡

峣关,在武关的西面,蓝田的东南。

刘邦见状大怒,就要强攻。这时候张良出来,劝道:“不可以,现在秦兵正是最强势的时候,与之硬拼,未必能打赢。不过呢,秦兵那边带兵的将领我知道,他是屠户的儿子。这世上,有两种人物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打动,一是商人,二是心眼狭小的人。我建议咱们大家暂且按兵不动,咱们这边不是攻城略地,抢了不少金银珠宝吗?留着这些金银珠宝干什么?咱们又不开珠宝店!还有个说客郦食其,他好像闲在一边好长时间了吧?不如让郦食其拿着这些金银珠宝,去秦兵那边谈谈——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还有,咱们这边人手好像不够多,快点派人在所有的山上插上旗帜,假装我们好多人的样子,吓唬秦兵,就这样连拉拢带吓唬,应该会起效果。”

刘邦听了大喜,就命令士兵出身的周昌,在各个山头上广插旗帜,假装自己这边好多人马。同时郦食其怀揣大量金银珠宝,去找秦兵和谈。秦兵见到如此之多的珠宝,登时大喜,觉得人家刘邦就是够派头、大手笔,忍不住想要跳槽,过来和赏识自己的刘邦干。

秦兵承诺,愿意和刘邦一起西攻咸阳。

刘邦正要答应,张良突然又跳出来了,说:“不可以,这时候是进攻的最佳时机,赶紧消灭秦兵,赶紧。”

张良建议攻袭秦兵的理由是:“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懈)击之。”(《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张良这里的分析,是说将领欲叛,而士兵不从。那么士兵为什么不从呢?

这是因为,士兵没理由服从。要知道,战争是违反人性的,人性具有躲避死亡,追求和平与舒适的特质。而秦汉时代的战争,却是强行把人送到战场上去,让你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拼个你死我活。士兵的心里,是很悲凉的,总感觉自己好似落进了一个险恶的圈套,被人坑害了一般。

与刘邦对峙于峣关的秦兵,这辈子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过,而秦始皇及秦始世的无边富贵,又是以奴役他们为特点。为了让秦王朝更加残忍地奴役自己而来和刘邦血拼,是全无道理的事。而秦兵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们的家人已经被扣为人质,如果不上战场,家人就会遭到报复。来是来了,但对统兵的将领,是怀有强烈的仇恨与怨怼的。

这个时候,将领却突然命令他们倒戈,就会出现大麻烦。

对士兵们来说,倒不倒戈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终于发现了将领不是个好东西。你看,他欺骗我们来到战场上,流血牺牲,他却收了人家的珠宝,说投降就投降,假的,一切都是骗人的。这时候士兵心里积攒的仇恨与怒火,就会突然爆发出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有好事。

事实上,这个问题,项羽也遇到了。但是由于项羽考虑不周全,处置失当,结果又落得个残暴不仁的血手屠夫之名。而张良的脑子转得比较快,他知道这里有问题,就要在问题爆发之前,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