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十(第2/6页)

初三日,还金陵署。

十五日,具折奏黄翼升水师、张树声淮军已到清江防所,刘铭传、周盛波日内当抵邳、宿之境。又折奏前漕督袁甲三先经奉旨于临淮建立专祠,旋因案撤销,请仍准建复。附片奏皖南镇总兵唐义训开缺,以总兵刘松山、道员金国琛办理徽、宁防务。该二员蒙恩授甘肃镇道实缺,并催令赴任,请暂留皖南,仍即以刘松山缺调补皖南镇实缺。又片奏新授安徽臬司李宗羲暂留两淮之任,整理盐务。

二十日,核定瓜洲盐栈章程。

二十一日,接奉廷寄书公爵加称曰“毅勇侯。”

鲍公超回川后,所部霆字营分为两军:其一,总兵娄云庆领之入闽;其一,总兵宋国永领之赴蜀,将率以出关也。入闽之军在上杭县大哗,回向江西索饷。江西藩司孙长绂急发银六万两,迎解于军前,众稍定。入蜀一军行至湖北金口登岸,哗溃为乱,窜陷咸宁县,扰犯江西、湖南边境,李公瀚章调军平之。公久虑霆营之有变,至是闻警,适如前疏所虑,为之怃然,忧念不已。

僧王追击捻匪至于山东,日驰百数十里不息,捻匪势亦飙忽,迭奉谕旨,以持重为戒。公亦具密疏,请令僧邸一军稍休暇以养锐。疏未上也。二十四日,忠亲王僧格林沁在曹州中伏阵亡。兖豫之间,贼势益张,远近人心为之惶骇。

二十五日,公接见洋人,议江南通商事宜。是月,公与李公鸿章会奏遵旨核减苏松等属浮粮一折。

郑公敦谨奉旨授湖北巡抚,吴昌寿调河南巡抚。

五月初一日,驰折奏迭奉谕旨,复陈大略:其一,鲍超霆营溃叛之故,固惮万里长征之苦,实由积年欠饷之多,已飞咨鲍超迅赴鄂中,调停解散。檄调刘连捷等军,南渡九江,咨彭玉麟调派水师扼防江西。其一,水师炮船,宜用于长江大川之中,若运河水窄岸高,断难施展。黄河与大江,船式迥殊,水性亦异,宜由山东,河南抚臣另造舢板,分防黄、运两河,则畿辅永无捻患。凡二条。附片奏称:金口霆营叛乱,容有别情,至娄云庆一军在闽鼓操,则系因饥生变,实无他故。臣不在江西,不能筹发欠饷,又明知霆营出关,必将生变,不能及早奏请停调,至酿今日之祸,皆由臣区画一善,恩信不孚,无可辞咎!容俟查明原委,自请严处。又代奏陕西臬司陈湜谢恩一折,奏请应否陛见。

初二日,奉到寄谕。令公出省至淮、徐一带,督率水陆援军,相机剿贼。

初三日,公闻僧王阵亡之惊,奉到上谕:“钦差大臣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着即前赴山东一带,督兵剿贼。两江总督着李鸿章暂行署理,江苏巡抚着刘郇膏暂行护理。钦此。”又奉上谕:“曾国藩着即携带钦差大臣关防,统领所部各军星夜出省,前赴山东督剿等因。钦此。”

初四日,奉到寄谕一道,初七日奉到寄谕二道。皆催公迅速启程。

初九日,驰折奏遵旨前赴山东剿贼,沥陈万难迅速情形:金陵楚勇裁撤殆尽,仅存三千人,作为护卫亲兵。此外,惟调刘松山宁国一军,如楚勇不愿远征,臣亦不复相强。淮勇如刘铭传等军,人数倘少,不敷分拨,当酌带将弁,另募徐州勇丁。以楚军之规制,开齐兖之风气,期之数月,训练成军,此其不能迅速者一也。捻匪积年掳掠,战马极多。驰骤平原,其锋甚锐,臣不能强驱步兵,以当骑贼,亦拟在徐州添练马队,派员前赴古北口采卖战马,加以训练,此其不能迅速者二也。扼贼北窜,惟恃黄河天险,若兴办黄河水师,亦须数月,乃能就绪,此其不能迅速者三也。直隶一省,宜另筹防兵,分守河岸,不宜令河南之兵,兼顾河北。僧格林沁剿办此贼,一年以来,周历湖北、安徽、河南、江苏、山东五省,臣接办此贼,断不能兼顾五省,不特不能至湖北也,即齐、豫、苏、皖四省,亦不能处处兼顾。如以徐州为老营,则山东只能办兖、沂、曹、济四郡,河南祗能办归、陈两郡,江苏只能办淮、徐、海三郡,安徽只能办庐、凤、颍、泗四郡。此十三府州者,纵横千里,捻匪出没最熟之区。以此责臣督办,而以其余责成本省督抚,则汛地各有专属,军务渐有归宿。此贼已成流寇,飘忽靡常,宜各练有定之兵,乃可制无定之贼。方今贤师新陨,剧寇方张,臣不能速援山东,不能兼顾畿辅,为谋迂缓,骇人听闻,殆不免物议纷腾,交章责备。然筹思累日,计必出此,谨直陈刍荛,以备采择!附片奏称:精力日衰,不任艰钜。更事愈久,心胆愈小!疏中所陈专力十三府州者,自问能言之而不能行之。恳恩另简知兵大员,督办北路军务,稍宽臣之责任,臣仍当以闲散人员效力行间。又折奏保张树声补徐海道缺,吴世熊补淮扬道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