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十一(第3/10页)

三十日,泊蒙城县。是月,官文公奏请以公弟国荃帮办军务。

张总愚、牛洪西窜南阳,刘松山与河南官军宋庆等追剿至新野、邓州、南召、鲁山之境。任柱、赖文光窜襄城以南。

八月初一日,公由蒙城换小舟溯涡河而上,派亲兵由陆路先赴周家口,令辎重各船改道溯淮上颍,以赴周口。

初二日,泊雉河集。初四日,行抵毫州。

初六日,由毫州登陆启行。

初八日,行至陈州府,诣袁端敏公祠。

初九日,至周家口营。

十二日,驰折详报刘松山、张诗日剿贼胜仗。奏称:近年捻逆纵横,从未大受惩创,此次湘军奋击,凶焰顿衰,容查明汇案奏奖。附片奏:病患未痊,请假一月,在营调理。又片奏任、赖一股久踞舞阳、叶县之交,有回窜东北之势;张、牛一股,亦闻有回窜之意。调派各军堵剿。鲍超由汝宁北出迎剿,力扼东窜之路,刘铭传等仍兴修堤墙,分汛防守,以符初议。又附片奏:臣向办保案,极为矜慎。金陵克复,续保六案,叠准部咨驳斥,查取考语申复,自应遵部议办理。惟原保各统领散处各省,行查为难,恳恩俯念将士立功之苦,敕部准照原奏清单驻册,以为奋勇立功者劝。

刘铭传等军修筑贾鲁河进墙工竣。李公鹤年调官军六营于朱仙镇以北,开壕置守,淮军复分众助之。浮沙壅塞,难于挑浚。时捻逆全股由许州北窜。十六日,逼近汴梁,全股冲壕东窜,疾趋山东。

二十三日,驰折奏捻匪东窜,河防无成,檄调刘铭传、潘鼎新等赴山东追剿。附片奏称:剿捻年余,仍无成效,忧愧无极;请旨饬令李鸿章带两江总督关防出驻徐州,与山东抚臣会办东路;湖北抚臣曾国荃携带关防移驻南阳,与河南抚臣会办西路;臣现驻周家口,居数省之中,庶可联络一气,呼吸相通。又片奏称:防守沙河、贾鲁河,本系策之至拙者,惟以流寇难制,不得已而出于下策。此次捻匪东窜,出于豫军汛地,或不免归咎于抚臣李鹤年。谨缕陈持平之论,恳恩暂予免议,以期和衷共济,为将来同心设防之计。又片奏调浙江处州镇总兵马得顺带所部马队来豫剿捻。是日,又具折奏:捻逆以蒙、毫老剿为归宿,莠民勾引,居则为民,出则为捻。若商贾之远行,恬不为怪。臣于上年选委各员,查办民圩,擒斩著名积捻甚多,谨将蒙城、毫州、宿州阜阳四属已经正法之捻徙,汇单附呈为第一案,以后续获,逐案汇奏。

是月,捻匪窜扑运河,山东官军堵御却之,回窜河南。

左公宗棠调授陕甘总督,乔公松年调陕西巡抚,英翰公授安徽巡抚。

九月初四日,李公鹤年来营见公。

初六日,漕督张公之万来营见公。

十三日,驰折详报刘松山等在新野、南阳等处迎剿张、牛逆股,迭次胜仗。奏称:刘松山等闻豫军宋庆被围,即日驰援,及解围后,即与宋庆联络一气,同心苦战,尤得师克在和之义。又折奏刘铭传、潘鼎新两军往来剿贼齐、豫之境,迭获胜仗。捻匪既不得逞志于东,必仍狂窜而西。檄令刘松山由扶沟迎剿,鲍超由南阳进军,遮截西窜之路。附片奏请续假一月,在营调理。是日又具折奏彭玉麟所部水师报捐饷银十万两,请加广衡州府县学额。附片奏彭玉麟报捐历任应得养廉银二万余两,不敢仰邀议叙。

十九日,彭公玉麟来营见公。

是月,捻匪由山岽窜河南,循河南岸至荥泽决河堤,河南官军堵塞之。捻复南窜。捻酋牛洪死,张总愚西窜陕、汝,遂入陕西商州境。任柱、赖文光仍窜山东,疾趋济宁,攻扑运河,山东官军扼之。

李公鸿章出视师于徐州。公弟国荃出视师于襄阳,具疏劾官文公。

十月初九日,乔公松年来营见公,遂赴陕西任。

十二日,英翰公来营见公。

十三日,驰折奏汇报军情,贼分东西两路。东路任、赖逆股,刘铭传、潘鼎新等追剿,逆踪盘旋于巨、郓一带;西路张总愚一股,已入陕西,鲍超军驰至陕州,未及接仗。又折详报刘铭传、潘鼎新在郓城等处追剿胜仗。又折奏病难速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并请另简钦差大臣接办军务,自以散员留营效力,不主调度。附片奏陈剿捻无效,请将臣所得封爵暂行注销,以明自贬之义。又具折续报水陆阵亡病故员弁,汇单靖恤。又附片密陈山东抚臣阎敬铭、藩司丁宝桢澄清吏治,讲求军务实际,请开复处分。又片奏李鸿章已带印出省,黄翼升回驻江宁,藉资镇抚。

十五日,公子纪鸿来营省视。

十九日,奉到寄谕一道,词旨严切,催令远筹援军,以赴陕、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