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日记类钞卷上(第20/22页)

泰始三年,魏尉元上表言:“贼向彭城,必由清泗过宿豫,历下邳,趋青州。亦由下邳、沂水,经东安,此数者皆为贼用兵之要。今若先定下邳,平宿豫,镇淮扬,戍东安。则青冀诸州可不攻而克;若四镇不服,青冀难拔,百姓狼顾,犹怀侥幸之心。臣愚以为宜释青冀之师,先定东南之地,断刘彧北顾之意,绝愚民南望之心。如此则淮北自举,暂劳永逸。”

——国藩按:宋与魏历世兵争,宋有青州、历城、徐州诸镇远在海岱,与魏接畛,而下邳、宿豫、沂水、东安四城乃在淮南,去魏尚远。魏越青州诸镇,而进攻四城,此险途也。厥后四城破而青州、历城、徐州诸镇相继没于魏,此越镇进攻而胜者也。

梁简文帝二年,侯景之变。郢州刺史萧方诸以徐文盛军在西阳,不设备西阳即今黄州。侯景以江夏空虚,使宋子仙任约,帅精骑四百由淮内袭郢州。丙午,大风疾雨,天色晦冥,子仙等入城,方诸迎拜,遂擒鲍泉、虞豫送于景所。景因便风,中江举帆遂越徐文盛等军,直上入江夏。文盛众惧而溃。

——国藩按:侯景与徐文盛皆在黄州夹江筑垒,乃越徐军而上入江夏,此险途也。而江夏以无备而破,徐军以失势而溃,此越寨进攻而胜者也。

陈文帝天嘉元年,王琳屯西岸之栅口,侯瑱屯东岸之芜湖,相持百余日,旋均出江外,隔洲而泊。二月丙申,西南风急,琳引兵直趋建康,瑱等徐出芜湖,蹑其后,西南风翻为瑱用。琳掷火炬以烧陈船,皆反烧其船。瑱发拍以击琳槛,又以蒙冲小船击其槛,琳军大败,军士溺死十二三,余皆弃舟登岸。

——国藩按:王琳与侯瑱同屯芜湖之上,琳乃越瑱军以直下金陵,此险途也。而瑱军自后蹑之,反为所破,此越寨进攻而败者也。

唐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既拔辽东盖牟诸城,至安市。将决战。高丽、靺鞨合兵为阵,长四十里。江夏王道宗曰:“高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原之守必弱。愿假臣精兵五千,覆其本根,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上不应。后攻安市,竟不能拔。降将请先攻乌骨城,众议不从,遂自安市班师。

——国藩按:道宗请越安市而进攻平壤,此虽险途,而实制胜之奇兵也,太宗不从,无攻而返,此不能越攻而失者也。

安史之乱。李泌请命建宁王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寨北出,与李光弼南北犄角,以取范阳三省注曰:泌欲使建宁自灵夏并丰胜灵朔之寨直捣妫檀,攻范阳之北;光弼自太原取恒定,以攻范阳之南,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禽矣。上悦,已而不果行。

——国藩按:是时,大军在扶风,郭子仪在冯翊,李光弼在太原,势宜先取两京。李泌欲先捣范阳贼巢,此亦制胜之奇兵也。事不果行,致史思明为关洛之患,此亦不能越攻而失者也。

元和十二年,淮蔡之役。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十月辛未,李愬、李祐、李忠义、李进诚军出东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命乾糒整羁鞫,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时,大风雪,旌旗裂。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四鼓,愬至蔡州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镢其城为坎,以先登。愬入居元济外宅,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国藩按:元济精兵尽在洄曲,董重质麾下李愬越之而直入蔡州,此越寨进攻而胜者也。

朱梁均王四年,楚岳州刺史许德勋将水军巡边。夜分,南风暴起,都指挥使王环乘风趋黄州,以绳梯登城,径趋州署,执吴刺吏马邺,大掠而还。德勋曰:“鄂州将邀我,宜备之。”环曰:“我军入黄州,鄂人不知,奄过其城。彼自救不暇,安能邀我。”乃展旗鸣鼓而行,鄂人不敢逼。

——国藩按:楚之岳州,东北与吴为邻。嘉鱼、陆口等处,吴必立寨设备。乃王环越之而直趋黄州,此越寨进攻而胜者也。

唐同光元年,后唐与朱梁相拒于杨刘、德胜之间。时梁将段凝军临河之南即澶渊,今开州,王彦章进逼郓州今东平府。唐臣李绍宏等请弃郓州与梁约合。帝独召郭崇韬问之,对曰:“降者皆言大梁无兵,陛下若留兵守魏,固保杨刘,自以精兵长驱人汴,彼城中既空虚,必望风自溃。苟伪主授首,则诸将自降矣。”帝曰:“此正合朕志!”冬十月壬申,帝以大军自杨刘济河。癸酉,至郓州。甲戌,围中都城,破之,擒王彦章。帝召诸将问进退之计,诸将请先下东方诸镇城,然后观衅而动。康延孝、李嗣源请亟取大梁。乙亥,帝发郓州中都。丁丑至曹州,乙卯至大梁。灭梁。壬午,段凝将其众五万自滑州济河入援,解甲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