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文集卷四(第19/19页)

杭州寇退,子敬返自江苏。外而征缮以佐军府,内而补苴以宁穉弱。旦而劬,宵而不休;夏而疾,秋而不瘳。于是引病投劾,挈家还湘,卜居于长沙之东乡,艺稻而豢鱼,善邻而训子。恭人亦菲食敝衣,相与拮据以保迟暮。子敬既逝,恭人则兼综内外宾祭之供,耕读之业。囊箧锱铢之故,造次纷乘而不眩,齿逾七十而不知疲。乡之人以是服其恪也。同治十年九月,无疾而终。去杭州城陷之时,十有二年矣。

军兴以来,横死者多矣,临难而幸脱者,亦恒有之。独何氏一门慷慨就义,而俱获生全。陈恭人事尤近于神异。恭人之夫之兄子贞先生告余以状,因为述其梗概。其他懿行不备论云。

刘忠壮公墓志铭

君讳松山,字寿卿。少而沈雄豁达,通晓家人生事,亲长称誉,以谓“足昌吾门”。

咸丰壬子、癸丑之间,粤贼度岭北犯,围长沙,陷武昌。吾邑二三贤俊,召募丁壮,激扬家声,毅然有讨贼之志。君实隶王壮武公錱部下,号曰“老湘营”。转战湖南北、江西诸省,历有名绩。王公既没,则从张忠毅公运兰战于江西饶信诸郡,追余寇于闽边,别击逆党于广东、广西。才望日彰,超越辈流矣。

咸丰十年,余檄老湘军及鲍超之师,防剿宣、歙,攻牢保危,蹀血二年,始克徽州、宁国两府。张忠毅以疾归里,君乃与易紫桥分领老湘营之半,自持枢柄,坚守宁国、泾县等城,屡却巨敌,以底于江浙大定。

同治四年,国藩奉命攻讨捻贼。捻贼者,始于安徽、河南,而蔓延于秦、楚、燕、齐者也。其叛乱稍后于粤匪,而枭悍略同;其部队少于粤匪,而骁骑逾万,剽疾过之。湘中士卒,贯战江滨,未习车骑驮运之劳,不乐北征,奖之而不劝,痛之而不服。君独感奋请前,部卒不愿北渡者,杀数人而事定。师至临淮,易紫桥病归。

定安谨按:公此文系壬申岁正月作,属稿仅三百余字,病发辍笔,距易篑时仅数日耳。文虽未完,不敢轻废,谨依元稿录出,以见珍重手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