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二十九(第6/12页)

周盛波一军已到宿州,亦令其滚营前进。其饷道全仗陆运,尤易梗绝。刘铭传一军,十八日自济宁拔营,月初可到濉溪口一带,正由雉河之北路进兵。其饷道如何运送,尚未深考。敝处步队已尽于此,此外更无他队可以绕扼永城。马队全未开练,所有邸部马队,国将军单内并未分一骑拨归弟处,尚须募勇买马,训练成军,殊非旦夕所能集事。就目前而论,若以各路重兵至雉河与之大战痛剿,诚亦善策。但雉营不能坚守待援,又恐援兵将齐,贼即扬去耳。

赖文光乃发逆余党,百战悍寇,殊有智计。任柱亦最称善战。群贼合股,又值邸帅新逝,气势百倍之际,岂可轻视,将奋迅以图功,恐卤莽而灭裂。鄙人久践戎行,饱更事变,如操敝舟而行大海飓风之中,慎重则有之,致远则未也。

复朱久香学使 同治四年闰五月二十五日

顷诵惠书,敬谂按试盱眙,兴居康胜。二世兄奉旨留馆,罗世兄亦得庶常。阁下与椒生大农,师生皆为当代名卿,皆有哲嗣接武蓬瀛,亦佳话也。

侍初八日行抵清江,本拟步队到齐即赴徐郡。叠闻留防皖南各军索饷滋闹,力筹拨银镇抚。又闻发捻麇集皖北,雉河、蒙、亳一片贼氛,十分危急。飞檄刘铭传由济宁、周盛波由徐州先后南援,并调黄军门翼升亲率水师驶赴临淮。国藩亦于二十二日自清江启行,由洪湖进驻临淮。俟皖事稍纾,再赴徐州。言战言守,须数月后规画大定,乃有把握。

前此航海北援者,系贵门下潘道鼎新一军。比因直隶兵力尽敷分布,奏调该军回驻济宁矣。

马队将领颇难得人,少荃之弟幼泉似堪胜训练之任。其带队冲锋者,尚须另选骁将,容徐谋之。

陈镇国瑞虽无异志,然毁者十七,誉者十三,言人人殊。赓堂方伯书来,称其可用,因奏明归于河南调遣。少村中丞又奏释回张学醇以监护之,或可一收其用。张牧应翔谨已存记。

凡阁下奖许之人,类多佳士。计芾村顷已携之同来,惟倪豹岑以祖母笃老,未克从来。侍思所以位置而不可得,欲荐主敬敷书院一席,不知尊见以为可否?皖中尚多先达,而鲁翁重听,槐翁语蹇,似于讲席不甚相宜,岵存服阙,当可出山。此外辈行稍近者,俱不深知。如豹岑足孚乡望,即当与阁下合函推荐。

复阎丹初中丞 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七日

初七日接诵初二日手书,具见老谋深识,擘画精详。拙疏论剿办捻匪,自谓迂远而阔于事情,乃蒙奖饰逾恒,竦愧尤深。

弟于前月二十五日由金陵解缆北行,初八日抵清江浦。因带来之亲兵六营、宁国六营沿途有哗饷情事,尚未到齐。而徽州诸军闹饷尤骇听闻,故尔迟迟其行。

弟初奏以徐州为老营,专力于四省十二府州之地,大局虽已粗定,段落尚未分明。现拟筹备劲旅四支,分扎四省扼要之地:山东以济宁为老营,河南以周家口为老营,江苏、安徽以徐州、临淮为老营,外筹游兵一支,亦扎徐州。一省有事,三省往救。自顾汛地为先,有余力乃可救人。兵事各专责成,战守庶有把握。淮勇诸将中,刘铭传、潘鼎新俱可独当一面,张树声、周盛波二军相合可当一面。湘勇则刘松山、易开俊二军相合可当一面,李幼荃、昭庆新练马队合之邸部马步各军,可为游击之师,与贼上下追逐。弟私意区画如此。军情瞬息千变,不知将来能成此规模否。

刘铭传一军本应留于济宁,因皖事十分吃紧,不得已调之回援。拟奏调潘鼎新驻扎济宁。弟目下不能赴东,拟奏派李申甫榕至济,会同潘道接领国将军交代事件。求阁下主持一切,俾潘、李二君有所禀承。

惟粮运为用兵第一要义,鄙见周口、临淮两军,以淮河、颍河为运道,济宁、徐州两军,以运河为运道,俱以清江浦为后路。现札淮扬吴道办理转运事件,业经咨达冰案。

来示所论运河自黄流改道东北,日就淤浅,转运辎重,动虞浅阻,应请阁下亟筹疏浚之法,克日兴工。此事一成,不但目前行军便于运饷,将来规复漕运亦必易于措手,务恳迅赐施行。黄河水性湍悍,易于下驶,难于上溯,置设炮船,断不能如长江水师之操纵自若。不如但求坚实,分布向可津渡之处,不求上行,不求下行,但求处湍流而不坏,震大炮而不裂。虽不如长龙舢板之灵活,而已足御南岸之民船,又可为济陆师之渡船,不审尊处已开厂钉造否?

张逆一股窜回蒙、亳,任、赖诸逆亦由曹、单狂奔淮北,麇聚涡河、雉河集一带。捻匪专恃剽悍,而赖逆则百战发贼,诡满多端,尤不可以力取。

英西林初扎雉河集,嗣以寇氛围逼,退回西洋集,力求各军援解雉河之围。弟因皖事危急,拟于日内至临淮一行。俟皖事稍松,即当进驻徐州以符原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