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十一(第10/15页)
所有预筹三支水师,俟皖南贼势稍定,分投试办缘由,恭折驰奏,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请查京仓存米片 咸丰十年五月十七日
再,臣拟办淮扬水师,保里下河产米产盐之利。查打造战船,必须料厚工坚,不可借用民船渔划迁就误事。江北久被贼扰,木料想亦艰绌。约计赴粤买炮,赴淮安设厂造船三百号,采买油铁棕缆各具,自皖、楚起程,以至船炮配齐下水之日,共须一年之久。驶至各河湖港汊,分别防剿,与贼接仗数次,立定脚跟,然后梭巡盐场,疏通引地,又须数月之久。果能在淮扬办米解京,或办买米之银解京,屈指已在咸丰十二年矣。其十一年辛酉应办之漕,尚属毫无着落,功效太迟,忧灼实深。不知部臣另有变通之方筹备京米否?然无论效验之迟速,此事要在必行。仰恳皇上圣恩,宽臣期限,俾得办成水师,庶盐漕俱有把握,即防剿亦有裨益。仍恳敕下户部查明京仓米石存余若干,是否足支辛壬等年之用,咨行到臣,俾得斟酌筹办。伏乞圣鉴训示。谨附片具奏。
请毋分撤鄂军片 咸丰十年五月十七日
再,鄂省为各路用兵之枢纽,自古有事于大江南北者,必争此上游形胜。湖北但有重兵,即足制贼死命。臣于九年正月十一日,曾经详奏在案。此次臣过江兵单,而不敢撤动安庆一军者,实因欲图三吴,宜于上游厚集其势,不敢专顾目前之私计也。然臣调去鄂兵,已分七千;都兴阿带赴扬州,又分数千人。两处各拨饷数万,湖北之力,甚形竭蹶。设愈分愈薄,鄂省一有疏虞,则南六省之奏报,不能达于京师矣。据探逆首陈玉成悉众上犯,捻匪亦思窜突鄂疆,捍御良不易易。应请皇上俯念全局攸关,嗣后他处吃紧,无再抽拨鄂省兵勇。俾官文、胡林翼等得以勉力支撑,不致蹈金陵大营覆辙,鄂省幸甚,天下幸甚。臣细察大局,苟有所见,不敢缄默。是否有当?伏乞圣慈垂鉴。谨奏。
饬吴全美师船赴防江北片 咸丰十年五月十七日
再,钦奉寄谕:江阴失陷,南北梗塞,昨已谕令李若珠调吴全美师船二百号,赴狼山、福山,以通南北水路。等因。钦此。臣查苏、常既失,南岸沿江州县,恐难自保。尤恐贼匪乘势掳船,径渡北岸。其江北通州、泰兴各口内,河汊分歧,脉络皆贯,一经阑人,里下河即无完土,此实目前至要至急之务。现在芜湖上游江面,有杨载福、彭玉麟水师,足资防剿。总兵吴全美、李德麟全军,皆可调赴下游,发扼狼山、福山以至焦山、瓜洲一带江面,与扬州陆军就近联络,无任贼船偷渡北岸。责成该镇等总以防堵各江口,保全里下河为主。除一面飞饬该镇等即日起碇下驶外,理合附片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妥筹办理并酌拟变通章程折 咸丰十年六月初三日
奏为遵旨妥筹办理,并酌拟变通章程,恭折复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五月十五日由宿松起程,十七日于湖口县境专折驰报在案。旋准军机大臣字寄,五月初九日奉上谕:本日有人奏:安庆一城,经曾国藩水陆布置,联营围困,贼已援绝势穷,克日可复。如举建瓴之师,直捣金陵,急攻东坝,踞苏之贼,必回顾巢穴。即以援苏之兵,乘势夹攻,则苏州可复,常镇可图。较之由长江取道赴苏,似为便捷。各等语。苏、常为东南财赋之区,且系数省咽喉,自应以急筹攻复为上策。现在贼势直趋杭、湖,势将糜烂两省,尤为刻不可缓。如果安庆一城,指日可复,正不妨先复安庆,沿江而下,乘金陵贼众空虚之时,直捣巢穴,一面调派援兵,并力夹攻苏州,使贼首尾不能相顾。曾国藩既膺重任,责无旁贷。其安庆是否可以即复,金陵是否可以进攻,不致牵制兵力,久顿坚城。抑或设法先解苏、常之厄,均著酌量缓急,妥筹办理。原折著钞给阅看等因。钦此。
十九日,又准兵部火票递回臣五月初三日具奏办理大概情形一折奉上谕:曾国藩现在进兵安庆,已薄城下,骤难撤动。而苏、常一带,望援孔亟,亦须带兵过江,先固人心。所称平江南之贼,必踞上游之势,现拟驻扎徽、池境内,分三路:一由池州进规芜湖,一由祁门至旌太,进图溧阳,一分防广信,以至衢州。俟湖南协防江西兵勇,布置妥协,约须八月方能进剿各情。通筹全局,甚合机宜,即著照所拟办理等因。钦此。
仰见圣主明烛万里,虚怀委任,钦悚莫名。臣叠次奏报,以安庆之围,不可撤动,盖取以上游制下游之势,为进攻芜湖,克复金陵张本。淮扬水师,要在必行,盖取以北岸制南岸之势,为保护盐、漕,协剿江、淮张本。连日准浙江抚臣王有龄函咨称:苏州各属,多为贼陷,又陷松江郡县,太仓,嘉定,失而旋复。张玉良督兵万余,进攻嘉兴,两次获胜。广德州业经收复,统计浙省兵勇,现有六万余人等语。是兵力已厚,有瑞昌等商筹调度,不独杭城可保,浙省不至糜烂,且能由嘉兴以渐图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