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三十(第7/13页)
平情而论,四月十四日以前,两人谬订知交,往还亲密,各怀猜疑,各蓄机心。陈国瑞供称,屡以正言规劝李世忠,即系生平甘言欺人之伎俩。李世忠供称,陈国瑞有所求索,事事遂其所欲,即系平日蓄谋害人之伎俩。两人之心术相近,而李世忠尤为阴狠。闻上年曾软禁道员杨姓,勒令出银数万,始准放还,此次又软禁陈国瑞,其行径同于掳人勒赎。若照例严办,厥罪甚重,臣仰体朝廷之意,业已保全于前。此次仍从宽议结,相应请旨,将前任江南提督李世忠即行革职,免其治罪,勒令回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如再出外滋事,一经查出,即行奏明重惩。陈国瑞于船户聚众之事,虽非其所主谋,而家属纠众酿命,亦不得尽诿为不知。且构怨由于昔年抢夺数次报复之来,亦素行乖谬所致。若一并奏参革职,咎亦难辞。姑念此次滋事,实由于李世忠寻衅,似宜分别轻重,相应请旨,将记名提督前任浙江处州镇总兵陈国瑞以都司降补,勒令速回湖北原籍,不准再在扬州逗留,以免滋生事端。船户水手,滋事之人,现已拿获二名。俟再拿要犯后,与陈国瑞之侄分别归案究办,另行咨结。所有曾任提镇大员寻仇构衅,据实参奏缘由,恭折由驿三百里具陈。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
奏为拟选聪颖子弟,前赴泰西各国,肄习技艺,以培人才,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且谓携带幼童前赴外国者,如四品衔刑部主事陈兰彬、江苏候补同知容闳皆可胜任等语。臣国藩深韪其言,曾于上年九月、本年正月两次附奏在案。臣鸿章复往返函商。窃谓自斌椿及志刚、孙家谷两次奉命,游历各国,于海外情形,亦已窥其要领。如舆图、算法、步天、测海、造船、制器等事,无一不与用兵相表里。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归即延入书院,分科传授,精益求精。其余军政、船政直视为身心性命之学。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查美国新立和约第七条,内载嗣后中国人欲入美国大小官学,学习各等文艺,须照相待最优国人民一体优待。又,美国可以在中国指准外国人居住地方,设立学堂,中国人亦可在美国一体照办等语。本年春间,美国公使过天津时,臣鸿章面与商及,允俟知照到日,即转致本国,妥为照料。
三月间,英国公使来津接见,亦以此事有无相询。臣鸿章当以实告,意颇欣许,亦谓先赴美国学习。英国大书院极多,将来亦可随便派往。此固外国人所深愿,似于和好大局有益无损。臣等伏思外国所长,既肯听人共习,志刚、孙家谷又已导之先路,计由太平洋乘轮船径达美国,月余可至,当非甚难之事。或谓天津、上海、福州等处已设局,仿造轮船、枪炮、军火,京师设同文馆,选满汉子弟延西人教授。又,上海开广方言馆,选文童肄业,似中国已有基绪,无须远涉重洋。不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所以图振奋之基也。远适肄业,集思广益,所以收远大之效也。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习见其器,躬亲其事。各致其心思,巧力递相师授,期于月异而岁不同。中国欲取其长,一旦遽图尽购其器,不惟力有不逮,且此中奥窔,苟非遍览久习,则本源无由洞彻,而曲折无以自明。古人谓学齐语者,须引而置之庄岳之间,又曰百闻不如一见,比物此志也。况诚得其法归,而触类引伸,视今日所为,孜孜以求者,不更扩充于无穷耶?惟是试办之难有二:一曰选材,一曰筹费。盖聪颖子弟不可多得,必其志趣远大,品质朴实,不牵于家累,不役于纷华者,方能远游异国,安心学习,则选材难。国家帑项,岁有常额,增此派人出洋肄习之款,更须措办,则筹费又难。凡此二者,臣等亦深知其难。
第以成山始于一篑,蓄艾期以三年。及今以图,庶他日继长增高,稍易为力,爰饬陈兰彬、容闳等悉心酌议,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习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名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闻前此闽、粤、宁波子弟,亦时有赴洋学习者,但只图识粗浅洋文洋话,以便与洋人交易,为衣食计。此则入选之初,慎之又慎。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分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俾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材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至于通计费用,首尾二十年需银百二十万两。诚属巨款,然此款不必一时凑拨,分析计之,每年接济六万,尚不觉其过难。除初年盘川发给委员携带外,其余指有定款,按年预拨交与银号,陆续汇寄,事亦易办。总之,图事之始,固不能予之甚吝,而遽望之甚奢。况远适异国,储才备用,更不可以经费偶乏,浅尝中辍。近年来,设局、制造、开馆、教习,凡西人擅长之技,中国颇知究心。所需经费,均蒙谕旨准拨,亦以志在必成。虽难不惮,虽费不惜,日积月累,成效渐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