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卷二十四(第6/24页)
以上燕见于君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
以上言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以上视凡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改居,则请退可也。夜侍坐,问夜,膳荤,请退可也。
以上请退
若君赐之食,则君祭先饭,遍尝膳,饮而俟;君命之食,然后食。若有将食者,则俟君之食,然后食。若君赐之爵,则下席再拜稽首,受爵,升席祭,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退,坐取屦,隐辟而后屦。君为之兴,则曰:“君无为兴,臣不敢辞!”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辞,遂出。大夫则辞退下,比及门,三辞。
以上君赐之食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以见,辞不得命,将走见。”先见之。
以上长者请见非以君命使,则不称寡。大夫士则曰“寡君之老”。凡执币者,不趋,容弥蹙,以为仪。执玉者,则唯舒武,举前曳踵。凡自称于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日“草茅之臣”,庶人则曰“刺草之臣”;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以上对君自称及执币执玉
仪礼/觐礼
觐礼:
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使者不答拜。遂执玉,三揖至于阶,使者不让,先升。侯氏升,听命,降,再拜稽首,遂升,受玉。使者左还而立,侯氏还璧,使者受。侯氏降,再拜稽首。使者乃出,侯氏乃止使者。使者乃入,侯氏与之让升,侯氏先升。授几,侯氏拜,送几,使者设几,答拜。侯氏用束帛乘马傧使者,使者再拜受,侯氏再拜送币。使者降,以左骖出。侯氏送于门外,再拜,侯氏遂从之。
以上郊劳
天子赐舍,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侯氏再拜稽首,傧之束帛乘马。
以上赐舍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
以上戒日诸侯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侯氏裨冕,释币于祢。
以上受舍释币
乘墨车,载龙旂,弧;乃朝,以瑞玉,有缫。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啬夫承命,告于天子。天子曰:“非他,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伯父其人,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摈者谒,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以上觐
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唯国所有。奉束帛匹马,卓上,九马随之。中庭西上奠币,再拜稽首。摈者曰:“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升,致命。王抚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西阶前,再拜稽首。以马出,授人,九马随之。事毕。
以上享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乃入门右,北面立,告听事。摈者谒诸天子,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无事,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首,出自屏南,适门西,遂入门左,北面立。王劳之,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降,出。
以上请事王劳之
天子赐侯氏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设,西上,路下四亚之。重赐无数,在车南。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太史是右。侯氏升,西面立,太史述命,侯氏降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升成拜。太史加书于服上,侯氏受。使者出,侯氏送,再拜。傧使者,诸公赐服者束帛四马,傧太史亦如之。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则曰“叔舅”。
以上赐车服飨礼乃归。
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皆奉其君之旂置于宫,尚左,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四传摈。天子乘龙,载大旆,象日月,升龙降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以上诸侯觐于天子
礼记/祭法
《小戴记》惟《丧大记》、《投壶》二篇首尾完备,余皆疏略不详。姑抄其不甚搀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