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杂著卷一(第3/10页)

读既竟,因附陈微义,识于简端,用质知言者焉。道光二十有七年九月某日,门人季芝昌谨序。

课程十二条 道光二十二年在京日记

一、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念三史》,大人日:“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日:“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补侍讲缺呈请谢恩状 癸卯八月初四日

新补翰林院侍讲、充四川正考官曾国藩为呈请代奏,恭谢天恩事:

八月初三日,接到知会,转准吏部咨称:七月十五日奉旨,曾国藩准其补授翰林院侍讲,钦此。

窃国藩楚省菲材,山乡下士。西清待漏,惭四术之多疏;东观校书,尤三长之有忝。本年三月初十日廷试翰詹,猥以芜词,上邀藻鉴。列置优等,授翰林院侍讲。沐殊宠之逾恒,俾迁阶以不次。旋于六月二十二日,奉命充四川乡试正考官。温纶再捧,寸衷之惶悚弥深;使节初持,万里而驰驱未已。乃复荷高深之宠,俾真居侍从之班。愧屡沐夫鸿施,曾无坠露轻尘之报;惟勉勤乎蛾术,益凛临深履薄之思。所有国藩感激下忱,理合呈请代奏,叩谢天恩!谨呈。

保守平安歌三首 咸丰二年,在湖南湘乡本籍作

第一、莫逃走

众人谣言虽满口,我境切莫乱逃走。我境僻处万山中,

四方大路皆不通。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处可避乱。

走尽九州并四海,惟有此处最自在。别处纷纷多扰动,

此处却是桃源洞。若嫌此地不安静,别处更难逃性命。

只怕你们太胆小,一闻谣言便慌了。一人仓忙四山逃,

一家大小泣嗷嗷。男子纵然逃得脱,妇女难免受煎熬。

壮丁纵然逃得脱,老幼难免哭号咷。文契纵然带着走,

钱财不能带分毫。衣服纵然带着走,猪牛难带一根毛。

走出门来无屋住,躲在山中北风号。夜无被铺床板凳。

日无锅甑切菜刀。受尽辛苦破尽财,其实贼匪并未来。

只因谣言自惊慌,惹起土匪吵一场。茶陵道州遭土匪,

皆因惊慌先徙走。其余各县逃走人,多因谣言吓断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记不可听谣言。任凭谣言风浪起,

我们稳坐钓鱼船。一家安稳不吃惊,十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当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本乡本土总不离,

立定主意不改移。地方公事齐心办,大家吃碗安乐饭。

第二、要齐心

我境本是安乐乡,只要齐心不可当。一人不敌二人智,

一家不及十家强。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来帮。

若是人人来帮助,扶起篱笆便是墙。只怕私心各不同,

你向西来我向东。富者但愿自己好,贫者却愿大家穷。

富者狠心不怜贫,不肯周济半毫分。贫者居心更难说。

但愿世界遭抢劫。各怀私心说长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纵然亲戚与本家,也是丢开不管他。这等风俗实不好,

城隍土地都烦恼。万一邻境土匪来,不分好歹一笔扫。

富者钱米被人抢,贫者饭碗也难保。我们如今定主意,

大家齐心共努力。一家有事闻锣声,家家向前作救兵。

你救我来我救你,各种人情各还礼。纵然平日有仇隙,

此时也要解开结。纵然平日打官方,此时也要和一场。

大家吃杯团聚酒,都是亲戚与朋友。百家合成一条心,

千人合做一双手。贫家饥寒实可怜,富家量力略周旋。

邻境土匪不怕他,恶龙难斗地头蛇。个个齐心约伙伴,

关帝庙前立誓愿。若有一人心不诚,举头三尺有神明。

第三、操武艺

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学些好武艺。武艺果然学得精,

纵然有事不受惊。石头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