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抚陕西 第十节(第5/6页)
“官家真是个好皇帝。”曹太后的声音充满了关切,“若是官家能平安无事,待到官家的儿子成人。那么一切都是老太婆在杞人忧天。但若是有什么万一……那石越,在官家手下,就是个千年难遇的能臣、贤臣,但在官家未成年的儿子朝中,就必然是个权臣;昌王,官家在,自然是贤王,但在官家未成年的儿子朝中,就难保不是个吴王、淮南王;再加上王妃肚子里的,还不知是个皇子还是公主,若真是一个小皇子……唉,若佣儿平平安安长大,或者皇后能生个嫡子,倒也罢了,否则,王妃之子,就是皇长子……”
赵顼默然无语,石越与赵颢,他自信已经安排好了对策,但是王妃之子,却是他没有想过的——毕竟,那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曹太后的担忧,却无疑在他心中增添了块阴云。当时婴儿养大不易,纵然是皇家,也在所难免,何况宫闱之内……,他有些不敢再想下去,却又不能不想,最坏的情况自然是,万一赵佣夭折,而他除了王妃之子以外再无子嗣,那么支持赵颢的大臣,赵顼不用想也知道会占绝大多数……而且,凭心而论,虽然赵顼很喜欢王妃,但是他现在并没有半点要传位给王妃肚子里的孩子的意思——虽然那也是他的儿子!
“这些事情,哀家毕竟是女流,不能代官家筹策,只是事先给官家提个醒。如今国家虽然欣欣向荣,但却也是危机四伏。社稷之重,在于官家一身之安危。官家一定要好好爱惜自己;若是缓急之时,莫忘记司马光、范纯仁、王安石……”
“朕当谨记娘娘教诲。”赵顼眼眶微热,感激的看着曹太后。
“那就好。”说了许多的话,曹太后已经略感疲倦,“官家能做个好皇帝,让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替祖宗守住这份基业,哀家纵是死了,也无遗憾。哀家有点困了,官家出去告诉你母后她们,不必进来请安了。”
“是。”赵顼轻轻起身,亲手替曹太后整了整被子,蹑手蹑脚的退出了寝宫。
五日之后。万里晴空。
这一天,是狄咏陛辞远赴陕西的日子,做为宗室的清河郡主,也被皇帝特许,随夫前往陕西。狄咏的官职在外人眼中看来,十分的奇怪:昭武校尉、武经阁侍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兼陕西房知事、兼权陕西安抚使司护卫都指挥使。而同往陕西的人,除了狄咏一家之外,还有狄咏挑选的几十个班直侍卫,在他们光鲜的胄甲的外面,都套着一件丝罗绯色背心,背心上绣着一只振翅张爪的恶雕!这件背心的图案,清晰的告诉每一个人,背心的主人,是大宋皇帝的班直侍卫!
狄咏一行刚刚出了内城的郑门,正浩浩荡荡欲从新郑门出门。不料才走了数十步,便见到一个庞大的乐队迎面而来。只见这个乐队约有一二百人左右,中间有十六人抬了一面大鼓,一个大汉站在鼓架上击鼓;以大鼓为中心,有数十名乐手各持乐器环绕,纵情鼓吹,哄托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最外围则是许多妖冶妩媚的妓女,在前面的,戴冠子穿花衫,是最普通的妓女;中间的,戴珠翠朵玉头冠,穿销金衫裙,或拿花斗鼓,或捧龙阮琴瑟,这是有名的青楼女子;最后的十多名妓女,骑着富丽堂皇的马匹,配着银鞍与珠宝勒带,马前还有一些身着锦衣的浪荡公子牵马,马傍有手持青绢白扇的膏粱子弟扶持。而最显眼的,则是大队伍最前面五个壮汉打着的一面高达三丈的白色布牌——狄咏仰首望去,只见布牌上写着:“江南十八家商号联号酒坊,由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甘蔗酒露,呈中钦赐名号‘甘露酒’!”
狄咏在汴京已久,却是从未见过这等稀罕事。看情形,分明是江南十八家商号联号,在宣传他们的“甘露酒”。他定睛瞅去,却见旁边还有一队皂衣青年,还担着好几担样酒,沿街向围观的路人赠酒尝新,还有一队青衣青年,则在赠送点心。
狄咏停下来观望,坐在马车的清河郡主只听到外间音乐四起,欢声笑语不断,却不知道发生了何事,更不知马车为何停了下来,当下忍不住掀开一角车帘,偷偷打量外面。她不能看到全貌,却已经对眼前之景感到非常的好奇,正待叫了一个婆子过来悄悄询问,那乐队中的人已经看到了狄咏了一行,居然也不回避,反倒欢天喜地的迎了上来。一个锦衣少年走到狄咏马前,将右手举起,叫了声“停!”那些乐手们立时便停止了鼓吹,与街上的行人们一起,一齐静静的观注着他与狄咏。
锦衣少年显是认得眼中之人便是名闻天下的“人样子”,向狄咏作了一揖,笑吟吟的说道:“今日是大宋三十六家大酒坊在开封府斗酒,不知是小人们几世修来的福气,竟然能碰上狄郡马与清河郡主出行,小人斗胆,请郡马爷与郡主赏脸,尝尝小号的甘露酒——郡马爷作证,小号纵有千个胆子,也不敢犯上吹嘘,小号之酒,实实是天子御笔赐名!若郡马爷尝了满意,只要爷赞一个‘好’字,小号即将美酒送至郡马府,请郡马细细品评;若爷以为不好,亦只要爷说一个‘劣’字,小号立时掩了旗,息了鼓,不敢再在这汴京城里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