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人的满洲梦(1926年12月~1936年12月) 九一八事变(第8/12页)
说起来也有点可笑,张学良的做法直接导致东京内阁的倒台。事变发生后,从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到内阁首相若槻礼次郎,都不赞成关东军继续玩火,主张跟中国谈判,但没想到关东军的冒险一次次成功,内阁最后只好全体辞职。至于军部那边,开始还比较保守,并不主张进攻锦州,但随着关东军节节推进,强硬派完全压倒保守派。南次郎陆军大臣和金谷范三陆军参谋总长虽然因“无力约束关东军”而在年底双双辞职,但这时陆军省和陆军参谋本部已经把手握到一起:既然搞得如此顺利,那就趁热打铁把嘴里的肉咽下去吧。
就这样,那片丰饶的黑土地,如雪崩般陷落了。
石原、板垣闹事时,日本国内也开锅了。日本政体有点意思,明治维新后,有些人想学西方,穿燕尾服,戴礼帽,围成一圈讨论问题,搞内阁制,但从1885年开始,搞了几十年,还是道夹生菜,这也算是七百年武士治国的后遗症。也有些文官比较拧,想折腾一下,就有了个政党时代(1924~1932),但军人们,特别是佐级军官,不吃那一套,稍有不满掏枪就打,所以那个年代的日本首相是个危险的职业。
那就说说“樱会”首领桥本欣五郎吧。
看一份1930年“樱会”成员名单:桥本欣五郎、长勇、重藤千秋、根本博、小原重孝、坂田义郎、和知鹰二、天野辰夫、樋口季一郎、马奈木敬信、田中清、田中弥、樱井德太郎……跟一夕会成员比,他们都是小字辈。这些人对大正时代以来的官僚不满,想用暴力搞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有生气的、明朗的”军政府,从里往外地改造日本。
首领桥本退役前连个少将都不是,但在那个年代,却是日本军中最大的疯子。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东京出现两次未遂政变,想颠覆内阁,建立军部统治,都是桥本一手策划的。
桥本搞政变前的日本,遇到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瓶颈:
第一,“满洲问题”得不到解决。
第二,伦敦海军裁军条约让很多日本人认为自己吃亏了。
第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其影响还不小。农民没收入,工人失了业,大批日本人没事干,很多人打起背包,到中国“闯关东”。
第四,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协调英美、尊重中国”的外交政策叫军人不满。
在这个背景下,桥本于1931年3月和10月连续发动两次政变。
关于桥本,先看一下简历:
福冈县人,1890年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3期,陆大32期。毕业后,任海拉尔特务机关长、关东军司令部部员、陆军大学教师、驻土耳其武官辅佐官、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俄国课课长。“二二六兵变[5]”后被编入预备役,搞了个极右翼的大日本青年党。中日开战后再入现役,任野重炮兵第13联队长。在南京战中因擅自炮击长江中的英美舰船而“二进宫”,再次被编入预备役。
桥本这个人是双鱼座,从星座学上分析,这个星座的人既温柔,又喜欢幻想。对桥本来说,在私人生活中到底有多温柔我们不知道,但喜欢幻想却是真的,从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就幻想以暴力解决国内问题,以武力解决满洲问题,桥本虽然只是个佐级军官,但在军中影响特别大,后来日本军人形容一个人冒失、激进,往往说:你太桥本了!
3月的政变,桥本想推翻执政的民政党内阁,建立一个以陆军大臣宇垣一成(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期,冈山县人)为首相的军人政权。于是他联络了陆军省军务局局长小矶国昭,带着“樱会”的几个心腹,以及“民间高人”玩法西斯理论的大川周明[6],打算在东京大干一场:先鼓动工人在东京游行,然后宇垣宣布戒严,混乱中派军队包围议会,此时由小矶出面,逼迫内阁辞职,叫天皇授命宇垣组阁。
作为明治藩阀向昭和军阀过渡的人物,宇垣资格很老,在军中自成一派,前面提到的南次郎、金谷范三都是他的小弟。早在大正时代,这位长得很有喜感的大爷就出任过一次陆军大臣了,还搞了个著名的裁军,让很多军人一下子没了饭碗,有人声称要他的老命,所以第二次出任陆军大臣后就低调多了。
得到桥本的想法后,宇垣开始想掺和:叫我当首相?太好了!后来他又犹豫了,因为得到小道消息,说其实用不着搞什么政变,因为执政的民政党那边已经有意推举他当首相。这时候,陆军省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也奉劝小矶慎重从事,别被桥本忽悠了,于是政变流产。
宇垣一哆嗦,桥本没搞成,但也没受到任何惩罚。
桥本不甘心,10月又策划了第二次政变。这次政变的策划案听上去都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