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沪上的秋天(1937年8月~11月) 虹桥事件(第5/8页)
进军上海的命令下达时,蒋介石问张治中:我将先发制人,扫荡上海之敌,你有没有把握?
张治中答: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配合,若空军能将敌人据点毁灭,我步兵则甚有把握。
蒋介石又问:我们空军的力量,你是知道的。如扫荡不克,能否站得住?
张治中答:如空军不能奏效,我步兵以主力固守阵地,掩护有力部队突击,稳扎稳打,也可站得住。
8月12日天不亮,张治中带着京沪警备司令部部员,悄悄地离开苏州,向上海秘密转进,清晨达到上海外郊的南翔。就在这一天,他被任命为第9集团军司令,负责围攻上海市区的日军。他抓在手里的第87师、第88师和即将赶到的宋希濂第36师,都是参加过1932年上海之战的老部队,当时这几个部队属于第5军,而军长就是张治中。与此同时,张发奎(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广东始兴人)被任命为第8集团军司令,负责浦东到杭州湾北岸的警备。
第87师主力乘300多辆军用卡车,推进到了杨树浦正面阵地,余部开进吴淞;第88师则乘火车到达上海。按张治中的命令,该师在南翔附近的真如待命;钟松旅开进了南市。两个炮兵团则进入真如、大场阵地。上海市保安队和警察总队在虬江码头至张华浜一线警戒。第88师师长孙元良到真如后,发现这里的地形无论是攻还是守,都不利于中国军队,于是叫先头部队一个旅冒险推进到闸北,在北站、宝山路、八字桥、江湾一线占领阵地。
上海市民在8月12日一出门,发现大街上都是中央军。这两个师的士兵,每人身带200发子弹,腰挂8枚手榴弹,可以说是全副武装。自从1932年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后,已经有整整5年没看到自己国家的军队了。一时间,上海市民百感交集。
张治中到南翔后,很多人以为是8月12日夜向日本人发起的进攻。因为按总参谋部参谋罗泽闿制订的扫荡上海日军计划,特别强调了夜袭,以出奇制胜。张治中手里当然有这个计划,但他只是借鉴了个别的地方,最后自己又拟订了一个新方案;在确定攻击时间时,他并没考虑8月12日夜,认为太仓促了,对部下说要等南京的命令,他本人倾向于8月13日发起攻击。
为了掌握情况,王敬久、孙元良把营、连一级的部队长都派出去了,利用8月12日一天,化装成便衣潜入日军据点附近摸查敌情。怎么个化装法?部队长们一律穿西服,由于都剃着军人的光头,所以看起来酷极了。
从侦察的情况看,日本人没进行什么防范。就在这一天,位于北四川路的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前还很热闹,允许市民自由穿行,路过的、遛弯的、做买卖的,除了司令部门前的岗哨外,没采取任何警戒措施。潜入日军据点周围的营长、连长们,从光头造型上看,是很容易被怀疑军人身份的,所以他们怀里都揣着手枪。奇怪的是,在侦察时,这一路上,没遭到任何盘查,部队长们全部安全地满载而归。
大战开始前的上海竟突然平静下来!
但这仅仅是暴风旋涡中心的那种平静而已,也是蒋介石说的那种外弛内紧。实际上,“虹桥事件”发生后,东京炸了窝,喜欢留分头的、以老实巴交著称的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江田岛海军兵学校29期,岩手县人)虽然很保守,但这时候也有点慌,跑去陆军大臣杉山元那里说:上海形势危急,陆军是不是应该考虑把部队派过去?
米内不急也不行,因为海军军令部先急了。
海军军令部总长为伏见宫博恭亲王,跟陆军参谋本部的载仁亲王不同,他还是比较喜欢掺和,于是立即把军令部次长岛田繁太郎和联合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江田岛海军兵学校28期,高知县人)叫来,后者吹胡子瞪眼,说这事可不小,中国人居然敢挑战我们大日本帝国所向无敌的海军?!
杉山开始还真有点看笑话的意思,说:海军出事啦!那好,我们陆军研究一下。
就这样,陆军大臣杉山元带着他的副手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去了陆军参谋本部,进楼后转了一圈,没看到总长载仁亲王,这没什么奇怪的,本来他也不怎么上班,但也没看到负责平时业务的次长今井清。虽然人们喜欢说杉山脑子僵硬,没什么谋略,但他还没傻到认为这没啥的地步。
杉山找到石原莞尔等人,得知今井清已经病得起不来床了。杉山说,你们参谋本部在人事上不能这样啊,会耽误事儿的。他问石原对局势的看法,后者照样是反对派:陆军的作战区域不能超出华北,否则就会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他甚至主张近卫首相亲自飞往南京,跟蒋介石进行谈判,华北的日军撤至山海关一线,只保有满洲就行了。他觉得,跟中国打一点必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