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迁都,没有任何借口!(第5/5页)

屯兵南阳的袁术更不会表示异议。因为他是袁绍的弟弟。

不过,袁术没有异议,却有要求。他要求袁绍送他千匹战马,以示有福共享和兄弟情深。

袁绍没给。

在袁绍看来,袁术此举不叫有福共享和兄弟情深,而叫趁火打劫和兄弟情薄。

哥哥新得地盘有喜,做弟弟的不备礼致贺,反而借机索马,袁绍觉得,做人,不能太像袁术。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袁术心里也是委屈多多。哥哥新得地盘乍富,做弟弟的沾点小光而不得,袁术觉得,做人,不能太像袁绍。

兄弟俩自此反目。

反目是反目了,日子却还要过下去,袁术的问题恰恰是,日子过不下去了。

革命低潮年代穷啊,缺马也缺粮。简直没有什么不缺的。当激情燃烧的岁月转瞬即逝后,“把日子过下去”几乎成了各路诸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了,也有不缺的。

比如荆州刘表。荆州是个好地方、富地方,而刘表是天底下头一号富贵闲人。袁术决定,向他开口,借粮二十万。

却不给。

刘表甚至没有给出不给粮的理由,这让袁术尤其觉得难堪。

因为,他被轻慢了。

这种轻慢毫无疑问是致命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轻慢另一个人其实有无数种方法,最致命的方法是视若无物。

袁术就被刘表视若无物了。

他决定报复。

不仅向刘表报复,也向他哥袁绍报复。不错,现如今的袁术还是个小人物,但小人物的报复也是可怕的,特别是小人物变成小人之时。

袁术现在就想做一个小人。因为他要报复,无所不用其极地报复。

很快,袁术就发现,原来报复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实力不够。

在某种意义上说,报复他人就是打他人嘴巴,可要是报复者实力不够的话,结果很可能只有一个。

被被报复者打嘴巴。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袁术决定拉上孙坚,一起参与报复计划。

在袁术眼里,孙坚其实也是苦大仇深者。当时率兵回江东时,他遭到了荆州刘表的围追堵截,而给刘表下达任务的人,正是袁绍。

所以袁术坚定地认为,孙坚和他一样,拥有共同的敌人——袁绍和刘表,在阶级感情上,他们是高度一致的。袁术因此给孙坚写信,写一封添油加醋的信:

“……前者刘表截路,乃吾兄本初之谋也。今本初又与表私议欲袭江东。公可速兴兵伐刘表,吾为公取本初,二仇可报。公取荆州,吾取冀州,切勿误也!”

这是一封看上去很美的信,如果计划能顺利实施的话。孙坚看完信后心潮澎湃了。他突然觉得,如果连袁绍的弟弟袁术都觉得大哥该死的话,那他不挺身而出就不是俊杰了。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是程普拦住了他。程普觉得这封信很是可疑,一个做弟弟的,如此仇视一个做哥哥的,没道理嘛……拜托,给世事一个合乎逻辑的道理好不好?

他劝孙坚,不要着了袁术的套儿。孙坚却对程普的提醒置之不理。他心潮澎湃了。

一般来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心潮澎湃者其实是不听任何人建议的,他只听从内心的召唤,哪怕前路死字当头,他也会义无反顾。

毕竟报仇,对一个男人来说,应是永恒的主题。而他孙坚不仅是男人,还是个志存高远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