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南宋抗蒙几悲壮(第2/4页)
关键时刻,蒙古的后援部队来了,还带来了蒙哥最梦寐以求的武器——回回炮。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火炮,专门用来攻城略地,是无数南宋守军心头的噩梦。蒙哥来精神了,我打不下你,还轰不死你。蒙古军重炮一字排开,堆火药、上炮弹、点火、开炮!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蒙哥懵了:打雷了,下雨了,瓢泼大雨哗啦啦地下,几十门火炮在大雨中全淋成了哑巴。真是人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啊。
二
就在蒙古军困于钓鱼城下受活罪的时候,南宋全国已然开始了总动员。中国南方各路的军队,无论远近全部齐集,奔着同一个目标——增援钓鱼城。钓鱼城之战已非一场简单的城市攻防战,而成为一场宋蒙之间增援打援的肉搏战。围绕着钓鱼城这个小小的核心,方圆几百里的地区都打翻了天。重庆守军几度北上增援,与蒙古打援部队展开浴血奋战。四川制置使吕文德集结精锐舰队冲击嘉陵江北,与蒙古史天泽的精锐水师进行惨烈的搏杀。至此,宋蒙双方在钓鱼城周边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肉搏态势,打到六月,双方精疲力竭,谁都不能前进一步。
蒙古军中不是没有明白人。在几次军事会议上,大将术速忽里就力主尽早撤兵,可蒙哥不答应。我堂堂蒙古勇士,连个小小的钓鱼城都打不下来,这不是笑话么。钓鱼城守将王坚却不消停,几次打开城门发动反扑,竟将蒙古的攻击部队杀得大溃。从一月打到六月,蒙古大军越打越疲惫,钓鱼城却越打越精神。蒙哥可汗要急疯了,硬打不行就来软的。蒙古军先锋汪德臣胆大,单骑一人来到城下劝降,什么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磨破嘴皮子说了一堆。这次王坚态度好,很亲热地寒暄了一会儿,末了把手一挥,大块的石头齐向汪德臣身上招呼,饶是汪德臣躲得快,还是给砸成了内出血,回去没几天就死掉了。汪德臣之死,蒙哥大为痛惜,连着几天唉声叹气。仗打到这分上,进也不能,退又丢人,真是难那。
不过蒙哥可汗,你也用不着为汪德臣之死痛惜,很快你就可以去见他了。
汪德臣死后,蒙哥大怒,决心在钓鱼城外修筑高台,在高台上安置火器,企图发动最后一次决死冲锋。蒙古人干工程的本事还不错,没几天高台就建起来了,蒙哥亲临现场视察,却被钓鱼城守军逮了个正着,一颗炮石准确无误地朝蒙哥砸去,蒙哥躲闪不及,当场中弹,算是“为国捐躯”了。
消息传来,蒙古军全营悲痛,终于悄无声息地撤退。但是,相信那些被钓鱼城折磨到疯狂的蒙古将士们心中还有另一个念头:解脱了,这次是彻底地解脱了,终于可以撤了。
钓鱼城之战,终于以它坚韧的防守,以全城军民的浴血奋战,胜利地拉下了帷幕。西方人将钓鱼城唤作“东方的麦加”,因为,它的胜利真的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蒙哥死前,蒙古的另两路大军在东线和西线本来已经深入到南宋的腹地,若无此战,南宋的灭亡怕是要提前20年。若如此,迎接中国南方汉人命运的,怕是血淋淋的种族屠杀,一如蒙古军征战阿拉伯时的样子。正是这一战打醒了蒙古人,使蒙古人终于放弃了屠杀式的征服政策。更重要的是,蒙哥之死使蒙古帝国在西方战线全面撤军,蒙古帝国向西方国家的扩张步伐终于停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钓鱼城一战,救了无数民族的命。
蒙哥身死20年后,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小小的钓鱼城依旧无数次顶住了蒙古大军的进攻。在天下一统的背景下,公元1279年,钓鱼城守将王立在得到元军绝不滥杀无辜的承诺后终于开城投降,以和平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钓鱼城守军在蒙古大军南进中其抵抗之峻烈坚忍,即使是残暴好杀的蒙古大军,也由衷地敬服。钓鱼城,不仅仅是一个朝代、一场战争的见证。西方人说得没错,它是东方的麦加,是中华民族热血与灵魂的见证。
三
小小的钓鱼城以它的坚忍令几代蒙古可汗头痛,可相形之下,荆楚平原上的襄阳和樊城两座重镇才是蒙古人的大麻烦。钓鱼城再硬,不过是山头一坐弹丸小城,今天打不下还有明天,今年打不下还有明年,随时召集人马随时开工,甚至就像蒙古名将术速忽里无数次建议的:实在不行咱改道?事实证明,继承蒙古汗领袖地位,完成中国一统的忽必烈就是这么做的。
可襄樊重镇却不同。如果说钓鱼城是啃不动的硬骨头,襄樊防线就是陷进去拔不出的泥潭,不是泥潭最终被踏成平地,就是冲锋者尸骨无存!全身而退?那是做梦!不战胜则死才是硬道理。
在宋蒙战争的大版图里,荆楚平原上的襄樊重镇仿佛一把刀子直顶在蒙古人的胸膛上,绕不过也躲不开,啥避实击虚啥躲其锋芒都统统一边去。襄樊防线是南宋国土防御的核心,是蒙古大军南进的跳板,襄樊之战谁得胜,谁就死死扼住了战争命运的咽喉。襄樊的较量注定是针尖对麦芒的血火攻杀,动手就要干到底,开战便永无宁日,倾国相搏,一句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