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慈禧前传 第一章(第6/14页)
“是我昨儿下午,在烟波致爽殿东暖阁捡的。这原算不了什么,不过,”懿贵妃皱一皱眉说,“为了皇上的病,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够烦人的了,再要让他们瞧见这个,不知道又嚼什么舌头?”
“是呀!皇上有时候在那儿‘叫起’,召见臣工的地方,丽妃怎么这么不检点呢!”
“这也怨不得丽妃,她年轻不懂事,胆儿又小,脾气又好,皇上说什么,她还能不依吗?”
皇后默然,慢慢地拿起烟袋,懿贵妃抢着替她装了一袋烟,又取根纸煤儿,就着蟹壳黄的宣德香炉中引火点了烟,静候皇后说话。
皇后心地忠厚,抽着烟心里在想,谁说懿贵妃把丽妃视作眼中钉?看她此刻,竟是颇为回护丽妃。只是外面若有关于宫闱的风言风语,自己位居中宫,倒不能不打听打听。
于是皇后问道:“外面有些什么风言风语啊?”
“皇后还不知道吗?”懿贵妃故作惊讶地。
“没有谁跟我说过。”
“那必是他们怕皇后听了生气。”
“那一朝、那一代没有风言风语?”皇后从容说道,“外面说得对,咱们要听他们的,说得不对,笑一笑不理他们,不就完了吗?”
“皇后可真是好德量!叫我,听了就忍不住生气。”
“倒是些什么话啊?”
“话多着呢!”懿贵妃似有不知从何说起之苦,迟疑了半晌才笼统说了一句:“反正都说皇上不爱惜自己身子。”
“噢!原来是这些个话?那也不是一天才有的。”
看到皇后爽然若失,不以为意的神情,懿贵妃相当失望。看样子,是非说一两句有棱角的话,不能把她的气性挑起来。于是她故意装出想说不敢说的神气,要引逗皇后先来问她。
皇后果然中计,看着她说:“你好象还有句话不肯说似地?”
“我……,”懿贵妃低首敛眉,“有句话传给皇后听,怕皇后真的要生气。”
“不要紧!你说好了。”
“外面很有些人这么说,说皇后的脾气太好了,由着皇上的性儿,糟踏自己的身子。倘或象当年孝和太后那样,皇上的病,不会弄成今天这个地步。”
孝和太后是先帝宣宗的继母,秉性严毅,后妃畏惮,以她来相提作比,显然是说皇后统摄六宫,失于姑息,以致无形中纵容了皇帝,溺于声色,渐致沉疴。这分咎戾,如何担当得起?
皇后终于动容了!惊多于怒,而皆归于忧急不安,问计于懿贵妃说:“外面这些话,对我是稍微苛刻了一点儿,可也实在是好话,你看,该怎么办呢?”
“自然是请皇后,多劝劝皇上。”
“嗐!”皇后重重叹口气,“劝得还不够吗?你说你的,他当面敷衍,一转背全忘了。你说有什么办法?”
“办法自然有。只怕皇后驭下宽厚,不肯那么做!”
皇后复又沉默,她懂得她的话,但要她以中宫的权威,制抑妃嫔的承幸,照她的性格来说,也实在是件不容易办到的事。
皇后心中的疑难,懿贵妃看得明明白白。任何事她一向是不发则已,一发就必须成功,费了半天的心机唇舌,眼看已经把皇后说服,不想又有动摇的模样。如果以一篑之亏,前功尽弃,越发不能叫人甘心。但这一篑之功,关系重大,必得好好想几句话,一下子打入皇后心坎,立见颜色。稍一迟疑,皇后必朝宽处去想,那就风流云散,什么花样也没有了。
这样转着念头,很快地想到了极厉害的一着,她刻意去回忆十几年前的往事,父亲死在安徽徽宁池广太道任上,官场势利,向来是“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既无亲友照应,又留下一大笔债,身为长女,好不容易抛头露面,说尽好话,才凑成一笔盘柩回京的川资。忘不了长江夜泊,寒潮呜咽,与弟妹睡在后舱,听母亲在中舱抚柩饮泣的声音,真个凄凉万状,想想倒不如推开船窗,纵身一跳……。
只要一触及这些回忆,懿贵妃就忍不住红了眼圈,鼻子里息率息率作响。沉思中的皇后,闻声转脸,正看到她从衣袖中抽出手绢儿在悄悄的拭泪,不免吃惊。
“怎么啦?你!”
不问还好,一问,懿贵妃泪流满脸,一溜下地,跪在皇后炕前,哽咽着说:“皇上今儿又‘见红’了!这么下去,怎么得了呢?”
皇帝的“红痰不时而见”,咯血亦是常事,但让懿贵妃这样痛哭陈诉,似乎显得病势格外沉重了,皇后心慌意乱,只拍着她的肩,连声劝慰:“别哭!别哭!”但口头这样子劝别人,自己的眼圈却也红了。
这时的懿贵妃,想起当年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夹道珠灯,玉辇清游,每每独承恩宠的快心日子,思量起皇帝温存体贴的许多好处,抚今追昔,先朝百余年苦心经营,千门万户,金碧楼台的御苑,竟已毁于劫火,而俊秀飘逸,文采风流的皇帝,于今亦只剩得一副支离的病骨,怎能不伤心欲绝?因此,她那一副原出自别肠的涕泪,确也流泻了伤时感逝的真情,越发感动了心肠最软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