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清宫外史上 第四六章(第11/11页)

“怎么个处置?”

“不说让大爷收收心吗?奴才的意思,不如把槐荫书屋收拾出来,让大爷好好儿念一念书?”

“哼,他还能念书?”

虽在冷笑,意思却是活动了,于是善福紧接着劝了一句:

“就这么办吧?”

恭王想了一下,很快地说:“把槐荫书房安上铁门,锁上了拿钥匙给我。”

“不必那么费事吧?”善福微微陪笑着,“派人看守也就是了。”

“不行!”恭王断然拒绝,同时提出警告:“你们可别打什么歪主意!以为过几天,就可以把他弄出来。起码得锁他个一年半载,让他好好儿想一想,他自己有多可恶?”

善福深知恭王的性情,到此地步,多说无用,便退了出来,扶起载澂,说了预备将他禁闭在书房里的话,又安慰他:“大爷,你可别心烦。等过了这一阵子,包在我身上,把大爷给弄了出来。”

载澂不答,掉头就走,回到自己书斋,闷头大睡。善福便找了府里的“司匠”来,在槐荫书屋的月洞门上,安上一道铁栅门,另开一道小门,供下人进出,然后由澂大奶奶安排衾枕卧具,日用什物,又派定了四名小厮,带着载澂养的一只猴子两条狗,陪他一起“闭门思过”。一日三餐,另外两顿点心,亦都由澂大奶奶亲自料理,派丫头送到书房。载澂一年到头无事忙,难得有此“机会”落个清闲,倒也能安之若素,唯一萦怀的,只是不放心奎大奶奶。

“奎大奶奶倒真有志气。”有人隔着铁栅门告诉他说,“她说什么也不肯回家,愿意守着大爷。”

这对载澂来说是安慰,却益添怅惘,同时也起了“破壁飞去”之想。但善福和他的亲信,却很冷静地看出来,奎大奶奶的一片痴情,对载澂的处境,有害无益。

“大爷,”善福问他:“你想不想出去?”

“废话!”

“我也知道大爷想出去。天天替大爷想办法,想来想去想不通,只为有个人挡着路。”

“谁啊?”载澂不解,“怎么挡着我的路?”

“奎大奶奶。”善福答道,“她不肯回家,大爷就出不去。”

这道理是不难明白的。兆润那面,惇王已派了人跟他接头,许了他一些好处,可以无事,但奎大奶奶不肯回家,事情就不能算了结。即令他家宁甘委屈,忍气吞声,而恭王不愿载澂有这样一处外室,就只好仍旧把他关在书房里。

解释完了,善福提出要求:“大爷,请你亲笔写几个字,我跟她去说。不用多话,只要她体谅就行了。”

载澂犹豫着,一方面觉得善福的话有理,一方面又觉得这样做会伤奎大奶奶的心,内心彷徨,委决不下,只是大步蹀躞着。

“大爷,”善福低声说道,“眼前好歹先顾了自己再说。”

这一下提醒了载澂,原是权宜之计,只要出了槐荫书屋,依旧可以秘营香巢,双宿双飞。九城之大,何处不可以藏身?

只要自己行纵检点,不愁败露。

于是,载澂欣然同意,亲笔写了一封信,大致是说,受严父督责,复以格于实情,奎大奶奶如果不肯回家,事不得解。务必请她体谅,不要坚持己见,等他恢复了自由之身,自然可以再谋团聚。

信是写得很好,但善福另有打算,说“眼前好歹先顾了自己”,是骗载澂的话。善福倒是耿耿忠心,不但要解他的近忧,而且也为他作了远虑,一了百了,不容他再跟奎大奶奶藕断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