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 船(第7/9页)
两位太平天国高官的答复明确陈述了太平天国的观点,此信由担任麦莲此行翻译的美国新教传教士裨治文(E. C. Bridgman)译出:
我主天王贵为天下万国太平真主,则天下万国皆当敬天以主,知所依靠者也。然特恐尔等不识天情,以为有彼国此国之分,而不知真道之无二也。为此特行札谕尔等,果能敬天识主,我天朝视天下为一家,合万国为一体,自必念尔等之悃恍,准尔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方得为天国之居民,永沭天朝之恩泽,安居疆土,坐享荣光,本大臣有厚望焉。63
布嘉南认为此信“语气和体裁都极怪异,令人惊诧”,便附上“一份美利坚合众国历史溯忆及一幅美国国旗图案,本国钦差大臣着令传知贵国天京大宪,以防贵方再有误会”64。
同日(5月30日)正午,“色斯奎哈那”号一队八人未得太平军许可,离船沿南京西城墙步行。各个城门的太平军兵士都不准他们入城,他们走得应比英国人和法国人都还要更远,绕过南城墙到了一片沼泽地,那儿有一座废弃的堡垒,又穿过一片几无人迹的荒凉城郊,才到了著名的琉璃塔。65
琉璃塔塔身仍完好无缺,琉璃瓦熠熠生光,但塔内通往九层塔顶——从塔顶可居高轰击或鸟瞰整个南京城——的螺旋楼梯已被摧毁,瓦砾碎片在塔底堆成一堆。无数曾使琉璃塔增辉的佛像——太平军当它是偶像——已残缺不堪、面目全非,装饰亦被剥光。一个美国人想鼓勇爬上去将塔顶的金球揭下来,马上有人制止他,但其实这种企图妄为一直在太平军心中萦绕66。这趟行程未经批准,结果这八个美国人都被太平军官员逮捕并严加审讯;先是在荒郊进行,后来移到城里,日夜审讯。太平军用的那名汉语翻译被审讯中的威胁吓得胆战心惊,竟是身心俱疲,词不达意,所以审讯最后是以书面进行。这帮美国人经过三位太平军官佐签了三套通行证和文书,才从西门带出返回“色斯奎哈那”号67。太平天国在审讯这些人的时候,还送了一份告示到船上,声明日后若还有此等未经批准的行动,不能保证人员安危68。第二天,“色斯奎哈那”号起航驶离南京。
麦莲在向国务卿送呈的报告略述事件始末,他侧重太平天国信仰和行事的无可理喻,称他们“对经文真义的理解荒谬之极”,无能以“平等条件”对外交往69。但若将清廷与太平天国做个比较,他却难以判定哪一方值得耕耘:
吾人由是可见这个无知、自负、顽梗的帝政虚弱飘摇的凄惨前景,处处都受到一小撮反贼的攻击,这些人原来不过是内地的一群强盗而已。现在,他们的力量已足以与官府抗衡……但是这些人却配不上文明世界的尊敬,他们的治理恐怕不出城墙之外。他们鼓动人群对有田产财宝者及太平天国叛徒的憎恨之情,借之攻城略地。70
对麦莲而言,唯一的办法就是扩大美国在中国行使的“权利和责任”,切实履行条约,不让国旗受侮,透过“凸显现存条约的保护精神,应能打开内地,将吾人文明的道德力量以及保障我国人民生命财产所必需的物质力量扩及内地”。71这种积极政策将使美国能“赋予这场运动以真正的基督方向,这场运动目前虽隐于异教幽暗之中,但毕竟还是建立在《圣经》之上的”,而且也可“让美国制造商提供一个最有价值的市场,这个市场迄今仍未打开”72。
太平天国的领袖如今有机会与西洋三大在华经商传教国的代表交往。他们信的虽然是同一个教,但是彼此的间隙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太平天国自认得宠于天父,这个想法的重要性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信念至少是不相上下的。
注释
1 J. Y. 王《1839—1860年间的中英关系:英国外交部档案中的中文文件一览表》,225页,第四条;BPP/IUP12、13页中记有三艘船上的状况;默西埃(Mercier)《1851—1854年中国海域的“剿匪”战役》(Cassini),228页,记载文翰和“赫尔墨斯”号于3月21日到达;同上,229页,记载“色斯奎哈那”号的出现;同上,222页,记载“加西尼”号于3月15日停泊上海;同上,224页,中国官方允许“加西尼”号前往南京,日期为3月17日和19日;231页,记载4月5日“加西尼”号再度前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