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莽: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第10/13页)
十四
话说长安东城仁义巷有个卖烧饼的汉子,为人老实懦弱,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烤上百来个烧饼,沿街叫卖,赚几个小钱,养家糊口。这一天早上,也是运气不好,他好好地走在路上,突然被石头绊了一跤,提篮里的烧饼撒得满街都是,待拾起来时,已被无赖小儿抢去好几个,因此闷闷不乐,叫卖也无精打采。正在这时,突然身后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王盛!王盛!快点回家,有一群官人在那儿等你呢!”
王盛回头一看,是自己的邻居钱大麻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王盛糊里糊涂地跟着他回到家里,只见自己家门口围了一大群人,还有不少当官的,见了他,人们便喊起来:“来了!来了!”
王盛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他两腿发软,上前就要给当官的叩头,不想那当官的倒纷纷跪倒在他的面前,王盛吓得手一抖,半篮烧饼又打翻在地。当官的说什么,他全没听清,糊里糊涂地被推上一辆马车,往皇宫驶去。
过了好半天,在人家再三解释下,他才知道,上天把他的名字写进符命里,让他辅佐新皇帝王莽,他现在已经是“崇新公”了。
转眼到了皇宫,洗澡更衣,修胡子,梳头发,打扮停当,立刻把他送到未央宫前,参加新帝登基典礼。
巍峨的未央宫装饰一新,在朝阳下金碧辉煌,殿前广场上旗帜在微风中猎猎飞扬,昂首而立的一列列武士手持长枪,挺胸收腹,默默对视,数千名文武官员穿着最盛大的礼服,排列整齐,神情庄严,垂手肃立。随着司礼官的一声长叫,悦耳的鼓乐立刻响彻云霄。
一个头戴纯金平天冠,身穿明黄色龙袍,脚蹬厚底皮靴的个头稍矮的中年人在宦官的引导下缓步走向宝座。王盛注意到,这个人的靴子底有三寸厚,他长方脸,眉宇间满是庄严,方方的下巴显示着异乎寻常的坚定。
王莽转过身,默默地注视着脚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良久,他才从宦官手中拿过诏书,声音洪亮地读了起来。
读诏毕,王莽停了一下,又高声对群臣说:“昔周公代成王摄政,最终使成王归位。如今我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此时心中的滋味,一言难尽!”说着,王莽语调已转悲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一时悲情难抑,热泪突然夺眶而出。
群臣立刻匍匐在地,“万岁”的呼声如山呼海啸,瞬间席卷了整个皇宫,又弥漫到整个京城。长安城内外,一派喜气洋洋,百姓自发地穿上新衣,燃起烟花爆竹,大事庆祝。他们感到特别高兴,因为王莽的登基,每个人都有一份功劳。
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民选皇帝”诞生了。
十五
所有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回到上古时候。
据说那个时候,天特别蓝,水特别清,人民在尧、舜等人的领导下,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那个时候,天下没有黑暗,没有不公,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天下为公,实行井田制,有福大家享,有难大家当。人们的道德水平都很高,人人遵守秩序,“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人人都拾金不昧,而且男人和女人走路都不走同一条路,专门有“男路”和“女路”。
中国的政治家特别强调秩序。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静态的,条理分明的。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伦,长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规定好的,并且在《周礼》等上古传下来的经典中阐明,天子的使命就是使一切回到原来的规定上去,克己复礼。
使这个混乱的世界恢复到有秩序的上古时代,是过去每一位政治家的最高梦想,也是所有老百姓的最高梦想。
十六
王莽之所以含辛茹苦,殚精竭虑,拼命奋斗,牺牲了自己的儿子,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牺牲了做人的快乐,就是为了这一天,能够践履至尊,手握权柄,来改变万恶的现状,来实现“复古”这一辉煌的梦想,实现把《周礼》变成现实这一人间奇迹。
王莽没有必要去考虑古代经典的正确性。这就像日月之明,是不需要证明的先天真理。因此,他也没有一秒钟怀疑自己彻底按古代经典去用人行政,会不会取得成功。
皇帝和“摄皇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滋味。现在,他分明感觉到自己已经站在天地之间,身上充满了神性,肩上沉甸甸地承担了上天亲手压上的担子。这担子,点燃了他体内的巨大能量。俯视天下,他心中涌起一股慈爱。他要对得起这些赤子一般可爱的子民。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