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莽: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第6/13页)
作为一个政治家,王莽的儿女之情是比较淡薄的,但并不是没有感情。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也经历着痛苦的煎熬,那毕竟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亲生骨肉。更何况,这次所有的亲人都站到了对立的一边。
然而,王莽已经习惯于在情感和礼法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倒向礼法。四十年来的修身磨炼似乎就是为了面对今天的考验。要做改天换地的圣人,要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他就不能按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得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超人,变成超越世俗情感的神,这样才能承担起挽救天下的重任。天理和人欲的交战中,后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上天也许是用这件事来考验王莽能否承担大事,他把拳头握得紧紧的,关节都要碎了。他以为自己已经练就了铁石心肠,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心还保持着几分弹性。每一个夜晚,他都几乎要向感情投降,然而随着天明的到来,理智又一次占了上风。
王莽的意志最终不可违背,经过几天的争执,王获终于自杀。
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社会。人们没法不震动,人们没法不感动,人们没法不敬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他确实已经接近了圣人的高度,让人只能仰视,心怀惭愧。在这个裙带成风的黑暗时代,王莽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希望。
王莽像一个高明的演员,给人们留下了最动人的造型。是啊,在这个纲纪崩溃的时代,人们最痛恨的是上流社会的穷奢极欲,最痛恨的是裙带成风。而王莽恰恰恭俭勤政,恰恰大义灭亲。他准确地击中人们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让所有人的心都成了他的俘虏。
《汉书·哀帝纪》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在汉朝人看来,这是上天明确无误的警告。汉哀帝惊恐不已,下诏让大臣献策。郁郁已久的大臣纷纷上书说,这是上天对王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反应。鉴于舆论的压力,汉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义让王莽重返京师。
九
还没等王莽为重新获得权力进行更多的努力,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二十五岁的汉哀帝突然去世。而在此之前,他的祖母与母亲傅、丁两后都已去世。上天又一次向王莽露出笑脸。
在汉哀帝胡作非为的时候,王政君默默地独居深宫,不动声色。而现在,这个资深女政治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了行动。《资治通鉴·哀帝元寿二年》记载,在汉哀帝去世的当天,她就驾临未央宫,收取了皇帝的玺绶;接着召见大司马,即皇帝的情人董贤,问他打算怎么处理皇帝的丧事。乳臭未干的董贤在王政君面前居然吓得连句完整话都说不来了。王政君马上掂出了这个人的轻重,命使者火速召王莽进宫。
王莽又成了大司马。
王莽做的第一件事是罢免董贤,此人早已成为汉哀帝的替罪羊,成为人人痛恨的目标。《汉书·董贤传》载,董贤畏罪自杀后,其财产四十三亿钱被没收,充实国库。
王莽做的第二件事是选立中山孝王之子、九岁的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此人与无子的汉哀帝血缘最近,立他为帝顺理成章。同时,王莽命令,汉平帝的亲属不得进京,以绝外戚之患。
接着,他把傅、丁两家的外戚全部赶出长安,让自己那些声名良好的朋友亲信占据要津。《汉书·外戚·孝哀傅皇后传》载,他还下令挖傅、丁两后的坟墓,以平民愤。三件拨乱反正的大事做罢,整个大汉天下欢声雷动。久久压抑的人心得到了充分舒展,人人都以为,灾难终于过去,光明就要来临。王莽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大汉王朝在王莽的领导下,眼看就要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十
有人说王莽处心积虑地篡位,而实际上,他更像是被民众一步步推到皇帝的宝座上去的。
汉朝时的上天和民心看来是心有灵犀,高度默契。王莽执政前的百十年间,灾异屡见,什么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山崩泉涌、地震陨石、日食月食、星辰逆行,老天爷装神弄鬼,忙得不可开交。《春秋》所记载的灾异品种在西汉末年几乎都全了。一旦有了一点儿什么事,老百姓就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三人成虎、口耳相传,闹得天下人心惶惶。
可是,王莽上台后,这类灾异渐渐消失了。相反,“祥瑞”却渐渐出现了。
祥瑞这个东西,是上天心情愉快的表现。如果天下大治,人心舒畅,上天就会降下些稀奇好玩的东西,以资精神鼓励。《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打猎的时候,就捕获了一头独角怪兽,被认为是白麟,一种传说中的瑞兽,于是举国同庆。《汉书·宣帝纪》载,汉宣帝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五色鸟飞到长安附近的宫苑,许多人都一口咬定是亲眼所见。于是皇帝上尊号,百官加官晋爵,大家急忙进行自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