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5/8页)

笠原商社发生的灭门血案使徐金戈感到很恼火,他倒并不在意佐藤一家的被杀,关键是这件凶杀案破坏了他的计划。在徐金戈眼里,佐藤英夫的价值不亚于歼灭一个日军师团,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爆发,徐金戈还真拿这个老牌间谍没办法,除了监视跟踪外什么事也做不了,他的身份只是个日本商人,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就不仅仅是外交纠纷了,闹不好战争会提前爆发。而这几天机会却来了,随着战争的升级,北平城里掀起一股仇日浪潮,现在动手正是时候,反正这些日子城里的日本侨民就像过街的老鼠,到处在挨揍,为佐藤英夫的失踪作了必要的铺垫。

徐金戈的计划是,趁此混乱之际,突袭笠原商社,绑架佐藤英夫,打掉这个谍报中心,从佐藤英夫身上打开缺口,一举破获日本在华北的谍报网。徐金戈相信,这个佐藤英夫就算受过魔鬼训练,他也有把握用酷刑撬开他的嘴。然而,笠原商社发生的血案使徐金戈功败垂成,为了这次突袭行动,他整整准备了一个星期,还特地从南京调来精干的行动人员,配备了专用武器和车辆,谁知在预定行动时间的两个小时之前便发生了这场血案,当消息传来时,他气得简直要发疯。

方景林是最先赶到现场的。那天夜里,打更人向警局报了案,局长当晚喝酒喝高了,刚躺下没一会儿就接到值班警官的电话,局长一听说是日本人被杀便气不打一处来,把值班警官骂了个狗血淋头:“你他妈的脑子有病是怎么着?深更半夜的,这点儿屁事儿也汇报?不就是宰了几个日本人吗?活他妈的该!我还想宰了日本天皇呢。嗯,笠原商社是谁的责任区?方景林?那你他妈给我打什么电话?找他去一趟不就得了?”

局长狠狠地摔下电话,转身躺倒,一分钟之内便鼾声如雷。

方景林在血案发生后的两个小时赶到现场,尽管他受过专业训练,但还是被现场的血腥场面震惊了,这是什么人干的?杀人的手法极为娴熟,死亡的八个男女都是在猝不及防中被凶手一击毙命,有的是钝器伤,有的则是刀伤。从现场尸体分布上分析,凶杀为多人作案,凶手们用刀子拨开了院门闩,从大门进入,逢人便杀,杀人手法很专业,钝器伤多为后脑,刀伤均在颈动脉,受害人在遭到袭击时恐怕连惊叫一声的时间都没有。

方景林翻弄了一下佐藤英夫的尸体,断定凶杀案发生在两个小时以前,因为多数尸体已经出现了尸斑。方景林在巡警学堂培训时学习过《法医学》,按教材上的说法: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移动,坠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并使其扩张,透过皮肤显出紫色斑,称为尸斑。尸斑最早在人死后三十分钟出现,一般在死亡一两个小时开始出现。

方景林的助手钟敬尧吹着口哨在现场照了几张相,然后便坐在太师椅上抽起烟来。方景林皱着眉头盯了他一眼,钟敬尧连忙站起来说:“方警官,这案子很清楚,不过是个普通的杀人劫财案,这几天我连着去了几个现场,情况大致都差不多,受害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日本侨民。”

方景林问:“你觉得这都是什么人干的?”

“当然是暴民了,其目的无非是趁局势混乱抢劫财物。”

方景林说:“你对这些案子有什么看法?”

“我看是活该,日本人就该杀,死一个少一个。”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不是在战场上,况且受害人多数都是妇女儿童,凶手也太残忍了,这是滥杀无辜,我不相信凶手是出于爱国或抗日情绪才做出的事。”方景林冷冷地说。

钟敬尧不以为然道:“凶手当然不是什么良民,但我们就算抓住凶手又能怎么样?老百姓会拿我们当汉奸,说我们胳膊肘朝外,我看咱们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把材料存档了事。”

方景林点点头表示同意,他在想着另外一种可能,这会不会是徐金戈那个部门干的?军统的人监视佐藤英夫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情报人员,方景林当然知道佐藤英夫的价值,如果是这样,方景林倒是觉得该接触一下徐金戈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近军统人员,徐金戈应该是个很好的目标,上次在笠原商社门前,他有意识地刁难了徐金戈,算是和他认识了,有几次在街上遇见,彼此还点头打个招呼,方景林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和徐金戈进一步交往,何不以这个凶杀案为契机找徐金戈谈谈?方景林知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迟早会面对军统局这个冤家。

方景林约徐金戈在大栅栏的一个茶馆见了面。

军统局内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尽量少和系统外的人员发生往来,这是戴老板的意思,他认为专业情报人员最忌抛头露面,四方结交,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隐藏起来,成为人群中最不起眼的角色。徐金戈执行戴老板的指示向来不打折扣,他甚至从来不交朋友,因为职业的关系,他早已养成多疑的习惯,对每个接近自己的人保持着足够的警惕,方景林的邀请引起了他的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