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底牌(第6/7页)
他在旁胡说八道,当然是看出陈叔宝不明究竟,只想这双方起了冲突。
吴明彻怒不可遏,恨不得将李八百拿下碎尸万段,可知道太子却不能得罪,不然只怕后患无穷。
“太子殿下,捉拿叛逆,本是圣上的旨意,请太子莫要让臣难做。”
“什么叛逆?我不知道。”陈叔宝喝道。
吴明彻还能耐心道:“张季龄图谋不轨,这女子并非张季龄的女儿,勾引太子,另有图谋。”
徐陵脸色微变,失声道:“怎么可能?吴将军开玩笑吧?”可见吴明彻脸色肃杀,八竿子也扯不到玩笑身上,心头一沉。
原来今晚宫中巨变,陈叔宝心中一直忐忑,退出殿后,立即找徐陵商议应对之法。
徐陵一直留意宫中动静,知道孙思邈被放出宫中后,立即建议陈叔宝去找孙思邈,他知道一切的关键就在孙思邈身上。
徐陵是个神童,虽然老了不再那么神,可对宫中的大事小情,还很了解。
若是不懂宫中机变,徐家如何能在江南百年不垂?
陈顼、孙思邈之间的事情,徐陵知道甚详,临川公主的心意,徐陵也是知道的,如果不是这样,他当初也不会在和孙思邈交谈时,对孙思邈示好说,关在笼中,可能是个好处。
王远知一倒,徐陵敏锐地感觉到孙思邈极可能在陈国有番作为,带太子深夜赶来时,其实有些效仿古人求贤之意。
徐陵最近更是当月老当得上瘾,盘算一见孙思邈后,除了为太子向张季龄提亲外,更要尽力撮合孙思邈和临川的事情,争取庙堂先机。
可徐陵千算万算却没想到过,张家会有惊变,张季龄竟是叛逆,张丽华居然不是张家女儿。
他虽老,毕竟还没有糊涂,立即想到可怕的后果,惊出了一身冷汗,忙道:“太子殿下,我们先回去,从长计议!”
陈叔宝却倔强道:“无论如何,你们先放了张小姐再说,若有过错,我一肩担当。”
见眼前兵卫并不后退,陈叔宝突然拔剑在手,喝道:“还不滚开?信不信本太子斩了你们。”
青光剑闪,那些兵士均是脸露惧意,吴明彻心中不悦,缓缓道:“太子莫要意气行事,不然后果……”
他神色犹豫,想说未说之际,李八百突然喝道:“太子殿下,兄弟帮你抢回佳人!”
李八百话才出口,一推张季龄,竟向张丽华的方向冲去。
众人均惊,未想到李八百会在这时发难,更没想到过,他居然不急于逃命,反倒真像要帮陈叔宝抢回佳人。
萧摩诃见状,却毫不犹豫,怒吼声中,霍然拦在李八百面前,一杵击去。
他这一杵使出,虎虎风生,绝不下千斤之力。
冉刻求一见,不由大惊失色。李八百是死是活,他并不放在心上,可他父亲被李八百胁迫,眼看就要丧命在金杵之下。
孙思邈终动。
他不动则已,一动必中,竟能在那刹那的工夫,硬生生地挤到双方之间,袖中青光一闪,击在萧摩诃手腕之上。
萧摩诃手腕一麻,力道顿偏,金杵霍然砸在地上,泥土飞溅。
李八百长声笑道:“多谢孙兄。”
他笑声才起,狂风大作,泼风刀突斩,就要砍到萧摩诃的身上。他知道孙思邈一定会出手拦阻萧摩诃,不然他带张季龄这个累赘做什么?
吴明彻见了,惊怒叫道:“孙思邈……你……”
青光再起,不理泼风刀的凌厉,竟击入风中,直取李八百的双眼。
孙思邈再次发招,攻的却是李八百必救之处。
李八百放声狂笑道:“好。”
话才出口,狂风突敛,李八百一个跟头从张季龄身后翻出,半空一折,突向陈叔宝冲去。他这一招倒是突兀合理,张季龄不能保他脱险,可陈叔宝却是道护命符。
只要捉陈叔宝到手,脱身不难!
吴明彻眼眸中精光大闪,断喝道:“保护太子!射!”
他毕竟久经疆场,仍能临危不乱,一声令下,至少有二十人分成两列,手持钢刀,已挡在陈叔宝面前。
天有月,刀光如雪,同时在高墙树上,十数枝羽箭呼啸而至,直取半空中的李八百。
那羽箭劲道极猛,显然是军中高手所射。
李八百刀一拍,羽箭纷落,可身形一顿,已然向地上落去。
陈国兵卫一声喊,在那片刻,最少有八把刀向李八百砍到。
孙思邈如影随形,已冲到李八百身后,才待出手,突然目光一凛。
就见李八百刀一挥,空中蓦地狂风又起,那八把刀顿时断折,断刀空中未起,就被李八百的泼风刀一引,尽数向孙思邈击去。
孙思邈冲天而起避开那些断刀,虽是不佩服李八百的为人,却也不能不赞此人应变武功,实在是一时翘楚。
可他人才冲起,脸色已变,只因为他蓦地见到接近陈叔宝的一帮陈国兵士中有一人倏然窜起,刹那间就到了陈叔宝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