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第3/18页)

完全绝望者总是羡慕尚留有一线希望的人,譬如她的大嫂,丈夫早已战死,她一直羡慕亸娘夫妇虽然长期暌离,将来总有重新见面的一天。某些心胸狭窄的妇女,可以从这种羡慕之中产生妒忌,逐渐转化为敌意,但大嫂却是个仁厚长者,能以弟妇的悲喜为悲喜,这在古代妇女中是一种很难得的美德。而依靠那一线希望来维持生机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希望无法实现,她就会受到更大的煎熬,反而不如那些绝望者,索性死了心,了无挂碍,倒也干净。亸娘在最痛苦的时候,也难免会产生这种想法,反而去羡慕大嫂。人们很难做到易地以处地去体验对方的心情,即使二人之间充满着友好之情。

其实在战争时期的旅程中,要耐心等候几天,看看局部安全了,才敢上路,也是常有的事。不过在亸娘焦急的期待中,这点小小的挫折化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仍然是她心中的不祥预感在起作用。

据那个好心的郭老爹说,兵兴以来,这里虽有过几次金军过境,对乡民骚扰一番,掳去不少牲畜粮食,但顶多不过一两天的时间。他也猜不透为什么这次金军调来这么多的军队,留驻的时间又是这么长,莫非是中山府附近的一支山寨义军起事了,金军前来雕剿?不过他自己就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据他所知,这一带并没有规模很大的义军,值得金人派这许多军队前来雕剿。

“真定方圆五百里所有的山寨义军,俺无有不知。”刘七爹又吹起来,“规模之大无过于俺那和尚洞山寨,其次则为胭脂岭山寨、十八岭山寨。赵大哥正在赞皇县经营的五马山寨将来可容二三十万人,只是目前尚在草创中。中山附近,却不听说有万人以上的山寨。郭大哥这一说却未免把这里小小山寨的声价提高了。你岂不知你那有恒侄儿在和尚洞撑的场面有多大?他现在为山寨留守,赵大哥去五马山时,这里就以有恒大哥居首了。”

接着大家就金军何以在这里云集、久留不去这个问题议论起来。

贬低了中山府附近义军的声势,刘七爹不无得意地推测道:“本地义军,尚无这等声势,依俺看来,莫非是马廉访等待太夫人、少夫人不至,就与郭大哥等起了大军杀往保州,一来解州城之围,二来前去迎接尊室,一举两得?金军慑于马廉访的声威,故此沿途截击。想他区区之众,怎当得山寨大军一扫。此事若实,遂了州官州将的心愿,王都监如在途中见到马廉访,可谓不虚此行了。”

刘七爹只顾说得高兴,不料遭到赵大嫂的反驳:“三弟一心为国,公而忘私,怎能急于家难而忘国仇,进兵北向,专攻保州城外的金军?俺看三弟决不出此。”

王都监也同意赵大嫂的意见,补充道:“马廉访既派了二位前去保州迎接宝眷,如未得到确息,怎肯贸然进兵北向,打草惊蛇,反而误了宝眷。七爹此言不中情理。莫非金军又要去攻中山府,在此地区,勾集了大军?”

王都监这一说又被白坚否定。他说前两天他到过中山附近,打探得那里的金兵疏疏朗朗,并无攻城模样。目前博野、安国一带的金军都是从中山府一带撤下的,如要攻城,怎可把军队外撤。

从职业的“白日撞”进化到职业的军事斥候,白坚进步得好快呀!他说得振振有词,而且说的话相当内行,使得职业军官的王都监也点头首肯,撤回了自己的推测。

后来刘七爹再提出另一种推测,又遭到大家的否定。他们晚间无事,坐下来就又议论开了,议论多次,都得不到大家可以接受的共同结论。对于他们,金军这次大范围的活动,始终是个解不开的谜。这是因为情况发生了他们万难推测到的变化,押送太上皇一行俘囚的金朝东路军先头部队即将取道真定,经由刘七爹他们选择的道路,越过保州城外,直达白沟,以燕京城为第一目的地。受到斡离不命令的真定军事首脑副都统杓哥、总管韩庆和等在这一带节节布防,加强戒备,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富有经验的王都监、积故的刘七爹、机变的白坚、沉着多智的赵大嫂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精心选择的这条路正好是金军预定押送太上皇北上的那条路。大队金军正冲着他们而来。如果时间碰巧,其他的条件凑手,他们很有可能在路上看到太上皇哩!

深深地沉浸在焦急与悬念之中的亸娘没有直接参加他们的议论,在他们的议论中间也没有表示自己的意见,似乎她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没有成长到足以参加大人们讨论家务的年龄,她可以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而忘记了她自己就是事件的主角。一切讨论、议论莫不以她的利益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