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第9/14页)
红军干部战士一面行军一面骂后面那个总也甩不掉的薛岳,哪一个能想到就是这个穷凶极恶的薛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前夜,曾亲自跑到中共中央驻地向共产党人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
那真是一个大革命、大动荡、大分化、大瓦解的时代。
薛岳早年与叶挺、张发奎三人,分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营营长。1922年6月,广东军阀陈炯明公开叛变,围攻越秀楼和总统府。叶挺指挥警卫团一营坚守总统府前门,薛岳指挥三营固守后门,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战斗持续十多个小时。叛军断水断电,企图困死叶、薛两营。两人齐心合力,保护孙夫人宋庆龄突围。叶挺营在前面开路,薛岳营在后面殿后,冒着枪林弹雨,终将宋庆龄安全护送到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寓所石屋。
当年的薛岳,的确是孙中山的忠诚卫士。他后来又带领少数卫士冲破封锁,上了孙中山蒙难的中山舰。
虽然在中山舰上薛岳与蒋介石各立于孙中山一侧,但薛岳与蒋介石的关系却貌合神离,实在是一般。
1927年3月底,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在上海密谋清党。第一师师长薛岳和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二人,均被蒋视为“具有左倾迹象”,归入“不可靠”一列。
直接原因是薛岳擅自调动部队进入上海。3月21日,上海工人在周恩来等人领导下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要求北伐军立即进上海支援。前敌总指挥白崇禧对工人的要求不屑一顾。薛岳却不顾白崇禧的坚决反对,应上海总工会代表的要求,将第一师开进了上海。
这是蒋介石不信任薛岳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则是薛岳通过师政治部与共产党人建立了联系。
所以蒋介石与白崇禧联合对共产党人开刀之前,先要拿薛岳开刀了。
4月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十天前,第一师、第二十一师的政治部被蒋下令解散。恰逢此时,武汉政府总政治部秘书长李一氓携带邓演达给同乡好友薛岳的一封亲笔信,率总政治部先遣队赴上海开展工作。薛岳见到共产党人李一氓,把对蒋的不满都倒了出来。他同时告诉李“情况不好”,要“谨慎”。没过多久,薛岳就得知第一师将要调离上海的消息。他亲自赶到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委员会,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
当时虽然国民党反共的气氛已经很浓了,但陈独秀领导的中共中央依然在遵从共产国际指示,小心翼翼地避免同蒋介石发生冲突。对送上门来的薛岳的意见,决定不采纳。同时建议薛岳装病,以拖延撤离时间。
装病这种把戏在蒋介石面前是无法拖延的。4月5日,汪精卫与陈独秀联合宣言发表的同一天,第一师被调离上海,蒋介石与白崇禧随便就弄出了一个比装病更大的理由:“赴京沪线护路。”
一个星期后,蒋介石大开杀戒,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薛岳也被解除第一师师长职务。
薛岳生在了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大动荡的年代造就了他大动荡的性格。
建议共产党抓蒋介石的薛岳后来投靠了李济深。他在担任广东新编第二师师长后,仿佛换了一个人。南昌起义部队退到广东潮梅一带地区时,薛岳协同陈济棠等部阻击,在汤坑与起义军展开激战。对面的对手,就是当年在总统府共同掩护孙夫人宋庆龄突围的叶挺。战斗中薛岳4个团都被击败,师部也被包围,全师覆灭在即。关键时刻叶挺部营长欧震叛变革命,阵前倒戈。薛岳立即抓住机会,与赶来增援的邓龙光部向其当年好友、共同掩护孙夫人突围的叶挺展开猛烈反攻。
汤坑之战,在南昌起义部队的战史上占有重要一笔。起义领导人的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重新北伐的设想在这里被击碎。幸亏有朱德率第九军教导团和第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未西进汤坑,后来和陈毅一道,率部突破敌人包围,上了井冈山。
这年12月,薛岳又率部参加了扑灭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其部第四团连续5次向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发动攻击,最终占领了起义军总指挥部,使白色恐怖笼罩全城。
从孙先生、孙夫人的忠实护卫,到上海总工会的朋友、建议先下手捉蒋的左倾师长,到打击南昌起义部队、镇压广州起义,薛岳只用了5年时间。5年之内,薛岳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那的确是一个沧海桑田、大浪淘沙的时代。红军长征开始后第一个主动请战、向蒋报名要求率部追击红军的薛岳,仿佛与共产党人天生势不两立。追击是一个苦差事。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薛岳也走了两万里,从江西至大西南至川北至甘肃,转战数省一面对红军进行追击作战,一面将中央军势力打入了过去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