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10/27页)

再又走了一段后,李世民勒马停下,回头朝尉迟恭看了看,招了招手,尉迟恭急忙拍马上前。

“敬德兄,请原谅,让你和我一起出来侦察!”

尉迟恭愣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受宠若惊,急忙跳下马来,忙不迭地下跪道:“秦王真是羞煞小臣了,羞煞小臣了!能跟秦王一起侦察,是小臣的福气,是小臣的福气啊。秦王叫小臣‘兄’,小臣……小臣真是不敢当啊,不敢当!羞煞小臣了!”

尉迟恭说着,用手还不停扇自己的脸。

“敬德兄不必客气!”李世民从马上下来,亲热地弯腰扶起尉迟恭,“敬德兄救过我,是我的救命恩人,年龄又长于我,我理当叫‘兄’,何况,咱们之间,是没有上下之分的,都是兄弟,不必拘泥于那些繁琐的礼仪。你问问叔宝兄、知节兄就知道了,我不喜欢别人叫我什么元帅、秦王,大王的,我喜欢别人叫我二郎,叫二郎好,亲切!”

李世民在说这些话时,还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那刻,尉迟恭像秦叔宝,程咬金等人一样,庆幸自己跟对了人,跟了一个明主,并在心里发誓,一定会效忠于李世民,为李世民当牛做马,出生入死。

“我尉迟恭从今往后,生为秦王,死也为秦王!”尉迟恭当即激动道。

“好!从今天起,咱们就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李世民也大声说。

在侦察敌情的路上,元帅和猛将互诉衷肠,称兄道弟,别说尉迟恭了,就是李世民身边的随从,以及其他侦察兵都听得瞠目结舌。不过,每个人都很高兴,这高兴里有羡慕,也有嫉妒,他们羡慕和嫉妒尉迟恭有这么好的命,能得元帅——秦王的青睐,能和秦王称兄道弟。

“如果我也有这一天就好了!”他们的心里,都会禁不住地冒出这句话。

(6)

李世民和尉迟恭,以及几十名士兵,穿过洛阳城外一片丛林后,面前出现了一块低洼地。李世民反复看着。

“此地倒可以做掩体!”他想。

他让几名士兵站在低洼处,自己从外面看,确实能起到隐藏作用,随即吩咐下去,让他们就地隐藏,观察四周,站在能藏身的低洼地里,能看到洛阳城门。

就在他们为寻到如此好的掩体而高兴时,李世民不知道,危险正在降临。

此地确实如李世民所想,是个很好的掩体,不过,他看中的,郑军也看中了,且比他们看中得还早。郑军也准备用此地做掩体,在唐军进攻洛阳城时,隐藏在这里的他们便可以冲出去,和城内的郑军互相配合,对唐军进行包抄。

在李世民他们从掩体处朝洛阳城方向看时,单雄信带着骑兵,正向这边走来。幸好,尉迟恭灵敏的听觉帮了他们。

“好像有什么声音!”他说。

李世民当即做了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寂静的山野,隐隐传来马蹄声,越来越响。

“好像是骑兵!”尉迟恭硕大的耳朵动了动,“向我们这边来了。”

声音更靠近了,李世民也听到了。

“会不会是我们的人?”

尉迟恭才喃喃了一句,李世民便皱眉道:“不是我们的人,应该是郑军!”

尉迟恭的耳朵又跳了几下,急促道:“大王!快撤!来的人不少!”

“快撤!”李世民一声令下,跑出掩体,跃上马去。跟着跃上马的是尉迟恭和其他士兵。然而,尽管他们已经很小心了,可紧张和突如其来的危险还是让唐士兵慌张起来,发出的声音让渐渐逼近的郑军骑兵听到了。

本就对此地不是很熟,再加上紧张,李世民率领唐军还没跑出多远,便发现,远处有骑兵挡住了他们的道。

“快!退回去!”

李世民喊完后,勒过马头,刚跑出两步,前方又传来一个声音:“看你们往哪里跑?”

他们被郑军前后包围了。

地形不熟,又面临两面夹击,如果匆忙逃跑,很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李世民索性勒马停下,他想看看局势再说。见李世民停下,尉迟恭及其他唐军也都停了下来。李世民目测前后郑军骑兵人数,发现比他们多了好几倍。

“你们逃不掉了!”那人又说,声音冷冷的。

李世民和尉迟恭定睛看着说话的人,那人端坐马上,威风凛凛,手持方天画戟。

“单雄信!”尉迟恭叫了一声,虽然和单雄信不是很熟,但他认识这个方天画戟,他曾无数次听人说过。

尉迟恭的声音有兴奋,但更多的却是紧张。

“他就是单雄信呀!”李世民上下打量着单雄信:高大威猛,方脸大眼,“不错,果然名不虚传,有大将之风!”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那单雄信便大眼一瞪,大喝一声:“少废话!快来爷爷处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