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21/23页)
萧瑀因唐太宗对“大不敬”者的态度,伤心不已,整日郁郁寡欢。这几日更是连上朝都不去了,假称抱病在家。
封德彝选的同谋就是萧瑀。他觉得,萧瑀虽然和他也不属于一路人,可用他反“魏征之流”也许是最合适的。于是便提了一些补品,来到了萧府。
一见萧瑀红光满面,封德彝便在心里笑了,心想,这老儿,竟然真是在装病。
萧瑀坐在厅堂里,自顾自地,慢悠悠地喝着茶,见仆人领着封德彝进来,也只是瞟了一眼,并不起身,随即看看旁边的椅子说:“封大人请坐!”
封德彝并没有坐下,而是走到萧瑀身边,俯下身看着他说:“听说萧大人身体有恙,一直想来看看,可事情太多,一直拖到今天。不过现在看着,萧大人的气色还不错。”
萧瑀的脸上没有表情,只是稍稍抬起眼皮看了看封德彝,随即便将眼神移到了茶杯上,啜了一口后说:“忙?凡事不都是那个魏征在做吗?封大人怎么也忙起来了?再说了,皇上都说了,事情都交给魏征去做,你又何必去费那个神?”
“唉!”封德彝故意长叹一声,坐在萧瑀旁边的椅子上说,“皇上话是这么说,可如果尚书省真出了什么事,你我又怎么脱得了干系?您老也是知道的,皇上不会治罪于魏大人的,那魏大人呀,如今可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
封德瑀说到“大红人”三个字时,加重了语气。
“哼!”萧瑀冷笑一声,没说话。封德彝的话,正戳到了他的痛处。
“唉!萧大人呀!我只是担心皇上对魏征等人的纵容,会让更多朝臣去违背皇令啊!皇上仁心,可皇上也一言九鼎呀,我们做臣子的,怎能说违背就违背的?”封德彝说完,见萧瑀皱起了眉头,又说,“萧大人近日抱病在家可能不知道,大理寺卿戴胄犯颜执法的事可否听说过?”
“戴大人怎么犯颜执法啊?”萧瑀假装不知道,“这几日老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不知道这些事,也不想知道。”
“哎呀呀,萧大人啊!你是不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封德彝绘声绘色地把皇上下诏令,对那些谎报官阶和资历而不自首者处死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其实唐太宗下诏令时,萧瑀还没‘抱病’,可封德彝为了渲染此事,又给萧瑀重复了一遍),最后又说,“可那戴胄呢?却只判了个流放边疆。”
“皇上诏令都下了,戴胄还敢这样!”萧瑀这几日本就在此事生气,再听封德彝一说,愤而离座,大声道,“越来越没王法了!”
“谁说不是呢?”封德彝继续说,“那戴胄将案卷送到刑部,让刑部审核,刑部大惊,高大人亲自退回大理寺,让戴胄改判,可那戴胄依然如此,说他是按大唐律法来判的。”
“岂有此理!”萧瑀一拍桌子,“真是岂有此理!”
“依我看啊,都是被那魏征带坏了头!”封德彝说,“魏征上次违背皇令,我几次三番劝说无效,最后不得已上报皇上,皇上念他是为了朝廷,没有怪罪于他,反而更加对他委以重任,下面的人看到‘违背皇令’不仅没罪,还有好处,不都得跟着学?”
“我要上奏!我要上奏!皇上这么做,是会乱了祖宗章法的!”萧瑀说,“堂堂大唐天子,金口玉牙,说出的话岂容这些忤(他是想说忤逆的,最终将‘逆’字吞了回去)……岂容他们一次次地违背?他们把皇上的话当成什么了?我要弹劾他们!”
萧瑀激愤不已。萧瑀这么生气是有原因的,按他的出身来说,他属关陇集团,是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的亲弟弟,他的妻子又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亲侄女。因此,对于任何影响皇家威严的事,他都愤慨不已。
“萧大人!萧大人千万不要生气,消消气!”封德彝此时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他的目的达到了,能不开心吗?可他还要再加上一把火,于是假意道,“萧大人呀,我看还是算了吧!这魏征和戴胄,如今正受皇上宠信,你这一上奏,一弹劾,皇上一生气……怕……怕对萧大人不好啊!”
“哼!”萧瑀一脸鄙夷地看着封德彝,“封大人,你怕!我萧瑀可不怕!对我不好又能怎样?莫非还要割老夫的职,杀老夫的头?皇上若真要老夫这头颅,老夫甘愿给他!只要他不再纵容那些忤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