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的东西之争(第7/7页)

黄州太平军总指挥是从武汉撤下来的石贞祥。他有一个威武庄严的头衔,叫“国宗提督军务”。他下面有韦俊、韦以德、石凤魁、石镇仑、黄再兴、林绍璋等干将,另外再加上飞将军曾天养,军队总数号称四万。

吴文熔因受崇纶弹劾,无法待在武昌,于阳历元旦进入堵城。堵城离黄州十公里,因地方狭小,无法容纳七千兵,吴文熔的军队不得不大部分野营。

曾国藩曾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在水军组成前,应延缓发起军事行动,在积蓄力量后,再给予一击,当然会很有力量。但朝廷根本没人能理解。

六十二岁的吴文熔只好冒严寒出阵。堵城十三座兵营看起来好像埋在雪里,有人就这样被冻死了。吴文熔意识到自己是难逃一死了。过去各种场面一幕一幕出现在他脑子里。他抬头仰望布满飞雪的天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回想起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进士时那光荣的日子,道光十八年(1838年)担任会试副考官考选天下英才的日子,曾国藩就是这一年中的进士。

“我来这世上走一遭,可为他人做过好事?难道过的只是空虚的官僚生活吗?”“对,我还是为琉球出过力的。”他当闽浙总督时,琉球中山尚育要求把以前每四年朝贡一次改为隔年朝贡,其理由之一是琉球缺乏药品,依靠朝贡获得清朝廷的赏赐,四年才补充一次药品不够用。事关人命,吴文熔热心地向朝廷做工作,隔年朝贡终于获得批准。另外,选拔四名琉球英才到北京国子监留学,这也是在他当闽浙总督时实现的。

“贼人不知何时包围了堵城,看来是从远处围上的,正在缩小包围圈。”幕僚把吴文熔从回忆中拉回到现实。

幕僚惊慌失措,吴文熔却从容不迫。他意识到死亡终于来了,只是不知道会怎样死去呢。

“下着雪,营外池塘还没有结冰吧?”吴文熔道,弄得幕僚一脸茫然。

四万太平军包围了七千清兵。吴文熔在乱军中投身营外水池自杀了。这是好几个人亲眼看到的,并且这样报告到了武昌,而武昌的崇纶却向北京朝廷报告道:“堵城国军中贼计溃灭,总督吴文熔下落不明。”石贞祥和曾天养等人所率领的太平军,在堵城消灭清军后,又占领了汉口和汉阳。

曾国藩终于行动了。水军已经组成,由于太匆忙,勉强只形成一个骨架,曾国藩对这支水军还很不满意。大致规模如下:

快蟹(快船)四十只

长龙船(大船)五十只

舢板船一百五十只

改造船(由民船改造成的兵船)一百二十只

辎重船(雇用的民船)一百余只

募集水勇五千余人,分为十营

陆军五千余人

湘军就这样诞生了,近代中国军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的。

据说,汉口、汉阳第三次失陷后的第九天,曾国藩曾下令湘军出动,由此拉开了太平军与湘军的决斗的序幕。

汉口和汉阳失陷后,武昌困守了半年,最后也失陷了。失陷的前一天,崇纶为了逃跑,声称自己“已被解职,召回北京”,事实上北京并没有发出这样的命令。

后来曾国藩给北京朝廷呈递了一份严厉的奏文,斥责崇纶“污人大节,始终妒害,诚不知其是何肚肠”、“不唯生前排挤,更复死后中伤”。

崇纶跑到陕西后生病了。在病床上,他听说了吴文熔“临阵捐躯,不亏大节”,入祀于京师的昭忠祠,也知道朝廷要抓自己。看来自己是难逃一死了。不过在押送北京之前,他病死在了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