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崩溃与731部队的撒退(第11/20页)

两个人走在7号楼的外走廊上,皮靴发出咯嗒咯嗒的声音,一步步走近了第一个单人牢房。

原731部队特别班人员说道:“如果‘马鲁太’们看见这两个身着白色服装,头戴防毒面具,提着口袋的人的话,一切都会明白了……如果事先知道这两个人的真面目的话,肯定会陷入绝望……因为这两个人不是731部队的人员……他们是关东军516部队派来的。”

关东军516部队!这是“恐怖的名声”震惊满洲的毒气部队。正式名称是:关东军化学部第516部队。这两个人是516部队的技术军官和军队文职人员……

日本陆军,设有陆军大臣直辖的陆军技术总部、武器行政总部。从1944年起共拥有第一至第九技术研究所。其中“六研”即第六研究所设于东京淀桥,专门从事有关化学武器以及有关化学战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进行关于毒气的研究。在中将或少将级的所长领导下,共约有700名人员,划分成四个科:第一科负责研究侦测毒气和合成毒物,第二科负责研究防护,第三科负责治疗,第四科负责研究化学战剂。

这也许是多余的话。战后,美军进驻日本以后,带来许多中央情报局的人员。这是一支专门从事情报活动和搜集情报的部队。石井四郎在战后一直躲在千叶县,把自己隐藏起来。经过千方百计的秘密侦察,最后发现并抓获石井的也正是中央情报局的人员。

随着美军进驻日本以后,中央情报局和第8军的人员就巳想方设法地到处搜寻旧日军的人员,尤其是陆军技术研究所的军官们。

其中对陆军第九技术研究所的人员,中央情报局表示了异常的关注。陆军第九技术研究所设于神奈川县的登户,在长野县松川村和中泽村、兵库县的小川村都设有分室。他们在战时和731部队合作研究杀人光线、特殊药物、谋略用器材以及对植物战剂(如枯叶剂等)。

在特殊药物中,据说就有后来在帝国银行事件中使用过的那种氰酸化合物——丙酮氰酸合成毒液,还有为印刷假纸币而研制出来的特殊染色液等。

除了这个研究化学武器的陆军第六技术研究所之外,还有一个千叶习志野学校。它属于另一指挥系统,归陆军教育总监领导。这个学校在各连队分别配属一二名负责毒气工作的军官,他们是负责开展连队毒气战防护方法、防毒面具及衣服的穿着训练和消毒等教育的专门技术军官。习志野学校从全国各地和海外驻地召集这些军官进行六个月至一年的毒气防护及攻击方法的训练。

“六研”的研究成果则拿到在满洲的齐齐哈尔的516部队总部,进行大规模的野外实验时使用。因此,“六研”、习志野学校和516部队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员也不断进行交流。

恐怖的孪生部队516

研制毒气的516部队人员,怎么会出现在专门从事细菌战研究的731部队里呢?这里面自有它隐秘的原委。

1941年12月8日,日军以袭击珍珠港事件为开端,一举占领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婆罗洲、爪哇岛以及缅甸南部,大肆夸耀“皇军无敌”。

但是,以1942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失败为转机,战局日益不利,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攻防战失败并从该岛撤退开始,失去了制海和制空权。实施“跳蛙作战”的美澳联军和进行阻击的日军,在中部所罗门群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在日军驻腊包尔要塞的官兵中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致死事件”。腊包尔位于西太平洋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新几内亚所属)的东北部,当时是个军事要地。

日军在腊包尔构筑了坚固的要塞,从这里可以炮击经过附近的美军舰船和飞机。但是,从这个用水泥构筑的永久性的半地下式的要塞连续发射大炮和用机关枪射击,使要塞内产生并充满了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在空气中含量增加到四万分之一时,人会感到头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这是因为一氧化碳和血液中血红蛋白相结合,氧气便不能进入人体内,引起严重缺氧。

腊包尔要塞里的官兵开始频繁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由于一氧化碳很轻,浮游在大气之中。当人们察觉时,浓度就很高了。由于它伤害人的脑细胞,常常使人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当时的大本营(后改称为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十分重视腊包尔要塞的中毒事故,指令516部队和731部队共同研究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并提出防止中毒的对策。于是516部队经常秘密派出五六名人员到731部队去工作。据说,516部队首次到达平房的时间是1943年6月1日,一直在那里工作到同年9月1日;第二次是1944年6月1日至9月1日;第三次是1945年6月1曰至战争结束。先后共派遣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