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食人魔与中山狼(第7/7页)
天明,探姚苌大营的侦骑来报:“贼诸营已空,不知所向!”苻登大惊失色,心中暗道,这老羌贼不见来追,营中又无人,干什么去了?苻登对身边的亲信大发感慨:“彼为何人,去令我不知,来令我不觉,谓其将死,忽然复来,朕与此老羌同世,何其厄哉!”我和他生在一个时代,怎么这么倒霉。
姚苌的兵马去哪里了呢?姚苌得知苻登退走,连夜引大军从侧翼迂回至前秦军身后,所以大营无人,为什么没有发动攻势呢?姚苌此时病势加重,他能够起来迎敌,不过是病中的回光返照。双方没有交战,姚苌退回安定。
转眼又是一年,姚苌病势沉重,终于支持不住,从安定回到长安。晋书记载一则故事,姚苌回长安时途经新支堡,梦见天王苻坚率领数百名鬼兵杀入大营。姚苌恐惧,一边跑一边狂叫道:“臣姚苌,杀陛下者臣兄姚襄,非臣之罪,不要冤枉臣。”姚苌逃入宫中,殿内侍卫挺长矛刺鬼,误中姚苌的阳具,众鬼大叫道:“正中死处。”侍卫拔出长矛,血流如注。姚苌惊醒,见阳具肿得老高,太医用针刺阳具治疗,出血的情景和梦中相同。
我们也许会认为这则故事仅可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但若仔细考究,发现极有可能。中国北方自后赵政权开始,尤其石虎当政时,佛教日昌,因果报应之说深入人心,汉化和奉佛的氛围必将影响长久居住在滠头的姚家。姚襄单骑渡淮去见东晋名士谢尚的时候,谢尚散去仪卫,幅巾相待,两人一见如故。足见姚襄的汉学造诣之高。姚苌投入前秦,天王苻坚奉佛更加精进,前秦佛教氛围不减后赵,故而姚苌在行军打仗中表现出浓重的迷信色彩。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姚苌弑君夺位,思想压力极大,临死有此一梦信非后人杜撰。姚苌死了!临终前给太子姚兴立下四条规矩:“以恩德抚骨肉,以礼义接大臣,以信义待事物,以仁慈遇百姓。”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足见姚苌是个明君。姚苌终年六十四岁,在位八年。固然坏蛋一个,但他确实是位有智慧、有才干的君主,真小人也罢,真性情也罢,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太子姚兴不逊色于乃父,苻坚时为前秦国太子舍人。姚苌马牧起兵,姚兴自长安冒险逃到军中。姚苌出征,常留统后事。苻登进攻关中,姚兴镇守长安,作为一镇主将,后秦战略体系的一员,为抵御苻登立下战功。战争期间,姚兴与儒士们讲论经籍,不以战乱忘记学习。姚兴没有辜负姚苌期望,二十二年执政期间,面临强大的北魏和东晋威胁,仍然使后秦一步步成为北方强国。
姚苌死后,姚兴秘不发丧。他知道一旦姚苌死亡的消息传出,苻登必定发兵来打长安。姚兴先发制人,抢先下手,自称大将军,主动率大军攻打前秦。苻登得到姚苌死讯,喜出望外,傲慢得对众文武官员道:“姚兴小儿,朕折根枝条就可以狠狠抽他一顿屁股。”留下太子苻崇守胡空堡,征召国内所有士卒进攻长安。
两军在马嵬堡遭遇。后秦大将尹纬抢占马嵬堡的废桥,遏断水源。苻登大军到达,喝不上水,时值盛夏,渴死者无数。苻登尽起大军急攻废桥。尹纬命令出击,姚兴派人下令:“苻登穷寇,宜持重,不可轻战!”尹纬眦目道:“先帝登仙而去,人情忧惧,今若不思奋力死战,大事去了!”不听将令,下令决战。前秦、后秦在废桥展开激烈对攻战,前秦军大败。
苻登收集残兵败将回营,将士们已经丧失掉斗志。战争整整打了八年。八年下来,胜利遥遥无期,战争初期的昂扬斗志荡然无存,只剩下悲观失望、痛苦厌战。当天夜里,大军散去。苻登单骑逃回胡空堡,太子苻崇听说父亲军败,弃城早走。苻登无所归,只得收集亡散,逃入马毛山(今平凉山区)。
姚兴率军追击,与苻登激战于马毛山南,擒获苻登,就地斩首,关中平定。姚兴在槐里为姚苌发丧,即皇帝位,回师长安。同年,苻崇在湟中即位,攻打鲜卑乞伏部的西秦失败,阵亡于军中,前秦正式灭亡。
羌人战胜氐人,取得八年战争最后胜利。与之同时,为积蓄力量与群雄争霸,魏王拓跋珪发动了对蒙古高原诸部落的远征,迈开统一草原的步伐,塞外雄鹰已展开巨大羽翼翱翔在千里草原和大沙漠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