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反了,全反了(第9/10页)

很幸运的是,赵涉这番话当即就打动了周亚夫。周亚夫然其计,决定走蓝田,出武关。同时,派一支小分队从函谷关出发,大搜崤山及渑池沿线。

事实证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赵涉具有超人的远谋。果然,周亚夫一路无恙地抵达了洛阳。洛阳,距离荥阳直线距离只有八十公里。大军到洛阳,荥阳也就遥遥可望。这时,搜山的小分队传来消息,刘濞果然在崤山一带埋伏了杀手,他们已经搜到了不少吴国伏兵。

好险啊!周亚夫又惊又喜,立马拔军向荥阳,一路挺到彭越的老家,昌邑城。昌邑,距离梁国首府睢阳航空距离一百公里左右。

此时,睢阳正在上演着一场火与铁的抗争。吴楚联军三十万大军,向睢阳发起了猛烈攻击。于是,梁王刘武心急如焚,立即向周亚夫发出求救信号:周太尉,请快来救救我!

然而,一百公里外的周亚夫一动不动,平静地回复道:不救!

刘武:你敢见死不救?难道不怕我告你吗?

周亚夫:反正是不救,要告请便。

刘武没辙了,只好使人飞马入长安告周亚夫见死不救。

亲兄弟被人打得不成样,当哥的心里也挺难受的。于是,刘启决定改变计划,发兵救梁国。而营救梁国的大任,当然就落在周亚夫的身上。然而,当周亚夫接到刘启的诏书后,表情奇异,什么话都没说,一个兵仔也没动。

他还是那句话:不救就不救,皇帝说了也不算。

见过牛将军,却没见过敢于抗诏的不怕死的将军!!

其实,周亚夫不奉诏,目的就是不能打乱全盘作战计划。尽管说,战争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是,如果一味地以动制动,就可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那样的话,就太被动了。

打被动之战,从来不是周家带兵的习惯。

其实,周亚夫不救梁国,不等于没动作。他已经悄悄地行动了。这个行动,就是派出一支轻骑部队,犹如神鼠飞天,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吴楚联军,抄其后背,断绝了吴楚两军的粮道。

周亚夫抄断联军后路的消息,马上传回反军幕布,刘濞一时就傻了。

怎么办?如果分兵抄回老家干周亚夫的轻兵,可现在攻梁正缺人手呢。不打嘛,那粮道不通,士兵不是喝西北风了?

最后,刘濞决定:继续攻打梁国。只要拿下睢阳,里面的粮食就算是咱家的啦。

刘濞此个方案,赌注实在太大了。他下这个赌注时,只能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只许赢,不许输。如果在短时间内拿不下梁国,吴楚联军极有可能因为断粮而失去战斗力。

果然,刘濞带着必胜的信心加大火力,猛打梁国。

此时,刘武站在梁城上,远远地眺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反军,心中之悲壮和绝望不言而喻。周亚夫见死不救,敌人又打得像疯了一样,刘武只能爆发出比刘濞更猛烈的信念指挥战斗:不能输啊!一输,梁国上下真的都要跟着完蛋了。

兵书说,哀兵必胜。此话真不是吹出来的啊。果然,接下来的对战中,刘武因为用人得当,频败吴军。这下子,刘濞急得像一只疯狗般跳了出来。怎么办?打又不打进城,退兵更是扯淡。

突然,刘濞把目光投向了昌邑城的周亚夫。

刘濞总算看破了周亚夫的伎俩:断吴楚粮道的是他,坐观龙虎斗的也是他。这么大的一个人,带着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静观其变,无非就想等刘濞折腾得没力气了,他再来收渔翁之利。

刘濞一想到这,不由冷笑了。你个周亚夫,想得倒真美。我现在就先搞死你,再回头弄死个顽强的刘武。于是,刘濞调军北上,向昌邑进发,准备和周亚夫大干一场。

刘濞这招真是又走错了。当周亚夫闻听刘濞要攻来,立即向刘濞迎面移师,两军会在下邑,准备大战。然而,周亚夫突然向士兵们宣布:无论反军怎么挑战,没有将军的命令,万万不可妄自出战。

果真,刘濞在阵外任是狂吠,周亚夫就是不作理睬。

刘濞又傻了。你个周亚夫,到底想干什么?

突然,刘濞又想明白了。原来,周亚夫打的就是持久消耗战。如果真的要打持久战,那就真的坏了刘濞大事了。因为,刘濞带来的粮食已经开始紧张了。哪怕多拖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

不行!一定要速战速决。

于是,刘濞主动出击了。首先,他分兵两处,一部分兵力佯攻东南阵地;其精锐部队悄悄挪到汉军西北阵。刘濞的如意算盘是:联军佯攻汉军东南阵地,周亚夫必倾尽精锐守城,然后联军从东北方向撕破汉壁缺口,杀入汉营。

然而,刘濞的算盘再次落空了。因为,狡猾无比的周亚夫已经看破了刘濞的阴招。当刘濞攻打汉军东南阵地时,周亚夫命令,务必坚守东北壁。果然,当刘濞的精锐部队奔到西北方向时,竟然发现,周亚夫已经架起了铜墙铁壁。于是,两军僵持不下,搞得刘濞动弹不得。